许是因《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直不喜欢唐寅,然而在2010庚寅年的唐寅园,在晚秋的凉风里,我聆听了一个完全有别于各类艺术形象的明代杰出画家、文学家和吴文化代表唐寅的点点滴滴,静心地感受了一代大师的风霜高洁与悲喜哀乐。
冷落疏篱曲径中 钱囊甘为酒杯空 进入唐寅园,硕大的照壁最为显眼,上面是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与徐祯卿“江南四才子”的大型浮雕,同团60多人,没人猜出这位身材高大、蓄有美髯的老先生竟然是唐寅,大家心目中的唐寅,才高貌俊,风流倜傥,断不会如此老迈。 唐寅,字伯虎,生于明宪宗成化年间苏州吴趋坊里的一个小酒店,据传,他出生这天(1470年二月初四)是阴历庚寅年的寅月寅日,他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 唐寅从小聪颖好学,颇受他父亲唐广德家藏书籍和字画的熏陶,痴迷于读书作画,才思俱佳,被前来喝酒的文人画士赞誉为:“性绝颖,才气奔放!”在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力荐下,唐寅拜山水人物画技功力极深的名画家周臣为师,绘画水平突飞猛进。 唐寅16岁中了秀才,可谓少年得志,29岁应天府乡试,轻取头名解元,又被称为唐解元。他声名陡起,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然而,命运弄人,唐寅30岁时,踌躇满志地与江阴举人徐经结伴进京赶考,因上层政治斗争而深陷“舞弊门”入狱,继而屈打成招,后虽平反却被谪斥为浙江小吏,唐寅愤而不就,辞职回乡。 这一劫的打击太重了,加之唐寅历经了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徐氏亡故、已嫁妹妹意外身亡、惟一幼子惨遭夭折等一连串的变故,当看到徐经被革职为民,释放后的主考官程敏政被迫弃官、抑郁而终时,他万念俱灭,沉沦于诗酒中。 贫困的生活,逼迫他开始了卖画生涯。他将卖画所得在苏州城北桃花坞置买了几间草房,隐居其中。唐寅一生爱桃花,房前屋后遍植桃树,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每逢桃花怒放,迁客骚人盛会桃花坞,在无边的烟花锦云里,衔觞赋诗,赏花作画,尽欢而散,“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 桃花仙馆,不过三间草堂,六扇黑漆竹丝大门,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门厅并不高大,也辟了药栏,有疏浚后的池塘,荷叶近枯,鱼儿撒欢,正是唐寅故居桃花庵超然物外、怡情田园的意境。
俯看流泉仰听风 落霞孤鹜渺无踪 绝意仕途的唐寅在朋友的劝说下,打起精神开始了历经十月、踏遍七省的千里壮游。壮美河山,激励了他奋发的情怀。他潜心书画,先后创作了《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鸲鹆图》等传世名画。唐寅的画“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透逸,水墨淋漓,意趣空灵”,被世人称为“神品”。 唐寅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其代表作《看泉听风图》,绘崇山峻岭,陡险峭壁,山间老树虬曲,枝叶苍茂,岩隙清泉下泻,“高士”临流对坐,陶醉于山水之间。画面坚凝清郁又奇峭温润,意境虚空淡泊,幽深渺远,流露出唐寅宁静孤傲、知音难觅、移情山水、物我两忘的情思。 与他的其它作品创作风格大相径庭的《落霞孤鹜图》,是唐寅盛年的得意之作,最具文人气质。作品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江,阁中人远眺江面,似有所思。画上题诗:“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表现了唐寅极羡王勃少年得志,深为自己被世俗羁绊的坎坷遭遇不平,面对渺茫的江水,他纵是有一身的才情也无以喷薄。 可惜,在六如堂,我们看到的唐寅画作都是赝品,真迹大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寅的画作融合南北画派技法,以文入画,诗书画有机结合,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推动了传统绘画的发展。所以,唐寅的艺术成就不只在画,他亦工书法,精诗文。他的字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其《落花诗贴》流传最广。唐寅每画必诗,诗作情真意挚,自然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梦墨堂陈列了一些唐寅的诗书作品,也都不是真品。
十朝风雨苦昏迷 一生颜色付西风 唐寅才华卓越,品行高洁。他关注下层百姓的生活,流传下来许多他不畏权贵、帮困济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轶事佳话。 或许缘于唐寅妻子沈九娘的称谓,还有他曾作“我爱秋香”的藏头诗和《九美图》,戏说中的唐寅妻妾成群,意气风发,而历史中真实的唐寅却是屡遭不幸,命运多舛。 唐寅19岁时,娶当地财主徐廷瑞次女为妻,婚姻美满,五年后,徐氏不幸亡故,续弦妻子(被称为“走眼夫人”)因科场案离他而去。唐寅最沉沦的时候,在青楼认识了红颜知己、官妓沈九娘。九娘敬重唐寅,为他洗砚、调色、铺纸,并劝唐寅移志书画,两人日久生情,结为夫妻,并生育女儿桃笙,不久,九娘积劳成疾而病逝,唐寅再未续娶,一直和女儿相依为命,生活清苦。著名书法家王宠时常接济,并娶了他唯一的女儿为儿媳,了却了唐寅最后的牵挂。 唐寅终生不得志。其实,历经磨难的唐寅应该知道,在骇浪滔天的宦海翻腾中,岂是他这样的艺术家所能稳立的。然而他隐是隐了,心终究还是隐不下来的,他闲观“垂钓者”,却仍有“羡鱼情”,这从他特制了“江南第一才子”的印章,和他如“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遭遇赏花人”、“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的许多诗句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胸中入世的经纶、出为世用的大志或是一些飘渺的虚荣还是纠缠着他。当伸向他仕途的橄榄枝突现时,他忘记了曾经饱受的皮肉之疼痛,忘记了曾经遭遇的政治倾轧之肮脏,迫不及待地带着幻想又上路了。 南昌宁王朱宸濠蓄意篡夺皇位,大肆培植势力,重金征聘唐寅。45岁的他,又起雄心,深感宁王爱才,奉为知遇,为宁王创作《九美图》,献给皇上。但不久,他觉察到了宁王的谋反之心,于是装疯逃回桃花坞,宁王虽未杀他,但密派地方官日夜监察,直至五年后兵败被灭。曾为幕僚的唐寅侥幸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招致不少麻烦,加之穷困潦倒,备受社会冷落,他又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消沉的唐寅,转爱佛家的旷达,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并自制一方印章“逃禅仙吏”。然而他无法真正超度自己。一路走来,只有桃花庵是他的心灵归宿,他又纵情于桃林红云的诗酒中,性情更加狂放不羁。然而,繁茂之花终是要成为碎泥的,宴酣之乐也并不能驱逐唐寅心底强烈的精神苦闷。谁能解,落花时节,最是寂寞桃花主。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的唐寅身体日渐衰弱。秋日里,唐寅在好友东山王家见到苏东坡真迹中有“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的词句,触动伤情,不禁心生悲凉,回家卧床不起,在写下了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之后,带着他对人间刻骨铭心的眷恋和愤恨的矛盾心情,走向了他苦难人生的尽头。友人出资将他草葬于其故居桃花坞北,嘉靖二十二年才被移葬至横塘王家村他家的祖茔,碑文上所刻的王宠手书:“先生胸次海天宽,生爱桃花不爱官。荒土一坯魂魄在,满溪红雨落梦寒。”是唐寅一生的写照。 唐寅墓正在修葺,没能去瞻仰,但大家在流碑亭前行拜,并为唐寅墓的扩建捐款。 三秋桂子,十里飘香,一片浓酽里,昔日桃花谢尽,山水琴音不再,秋风微凉,黄菊正艳,唐寅《感菊》“黄花无主为谁客,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所表达的空怀报国志、无处展鸿图的抑郁与无奈的心境,仿佛触手可及。 天为谁春,花为谁红,一生的寂寥与悲苦几人能懂?唐寅一腔奔腾的壮志豪情也只能悄然掩面而付于这萧瑟的西风了! 孤愤与哀愁的唐寅自设了绕不过的门,始终打不开郁积的心结,而他的艺术灿烂夺目,亘古不朽!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