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读一本书,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写的《做你自己》,仅从题目就能知晓全书的大概意思了,而且这本书得到了好多名人的推荐,应该说是一本畅销全球的书。 股神沃伦·巴菲特推荐这本书,他说:“我为彼得感到骄傲,也为他写这本书感到骄傲!”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推荐这本书,他说:“不要做别人,要做自己。”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推荐这本书,她说:“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自己想做、能做、且被社会需要的工作,并为之不遗余力,这就是人生的快乐,这是获得自尊的最可靠的途径。” 彼得·巴菲特在书中阐述了许多东西,从他的家庭教育开始,写到了父母的教育方法,谈到了他的职业,谈到了他父亲尊重他们兄妹几个人的选择,他们没有一个人走进家族企业,而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坦言,如果当初他走进家族企业的话,可能比不上父亲所取得的成就,但应该坏不到哪里,可是自己一辈子却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于是,他选择了做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最终,经过重重艰难,终于化茧成蝶。 巴菲特是美国人,他走了自己想走的路,而且取得了成功。我没有去过美国,有关美国的一点皮毛知识都是从书本上知道的,所以我根本没办法走进美国人的生活,更不要说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说实话,我也想做我自己,但我总感觉力不从心,无情的事实一次次把我从理想的彼岸拉到了现实。在我生活的环境里,真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吗? “高考450分左右徘徊的成绩让我对虚幻的文学世界不敢多越半步,曹老师,放心,不抛弃、不放弃是我年轻生命的壮丽宣言,我会笑着走过高考,我会带着你我相处过的三年快乐文学生涯踏上属于我自己的大学之路……”这是盘龙文学社的一个孩子给我发的一条短信,这是一个非常酷爱文学的孩子,而且小小年纪在文学之路上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我经常告诫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最起码有碗饭吃才可以去搞文学。也许我很俗气,但是,再高贵的人也要生活,也要吃饭,文学真得不能当饭吃。如果我像巴菲特那样,勇敢地去做我自己,我真的不知道我现在的前景是什么? 我身边有位大姐,在榆林的文学圈里也算小有名气,从小酷爱文学,直到现在都情有独钟,自费出了好几本书,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但是,我觉得除了喜欢之外,这个职业真的没有给她带来什么?也许她的精神是愉悦的,但离开物质我们能生存下去吗?也许,不久的将来,她真的会成为文坛上一颗闪亮的新星,我希望她能成功,因为为了文学,她付出的太多了,但这只是希望…… 曾经天真的以为自己是个才女,拿着那张不起眼的文凭,拿着发表为数不多的文章,说着自己认为还能过得去的普通话四处求职应聘,倔强的认为一定会有伯乐相中我的,结果伤痕累累地回到了自己并不是很热爱的工作岗位,才知道,现实真的很残酷。 我在写东西的时候,不用担心明天没有饭吃,起码我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我的大姐呢?她在“爬格子”的时候还要想着养家糊口。 于是,我经常对文学社的孩子们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跨入大学校门,你才可以专心地去搞文学,去做这件你喜欢的事,千万不能因为爱好文学而抛弃学业,要想在文学之路上功成名就太难了,做为爱好可以,但做为目标,绝对不行。 作家张艳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终究——我们还是俗人一个。” 是啊,活着,首先得想着生存,要生存,就做个俗人吧!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