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一切真是翻天覆地啊。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是工人。那个年代农村孩子的童年是苦难的,弱小的肩上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洗衣做饭、打草喂羊、收秋种地、修窑盖房……可以说样样承担,女孩子还要精通女红长大才好嫁人。在农村我家不算太穷,但是妈妈持家勤俭,又要备战备荒,当年的口粮总要拿出一部分藏起来,以备急需,一家人常常靠酸菜和野菜充饥。由于营养不良,三岁那年我出麻疹后得了软骨病站不起来,躺在炕上咳嗽不止,是爸爸从外地捎回的两瓶鱼肝油和奶奶给的偏食调养好了我。从此,我便学会了给奶奶装病,为的是吃到一个煮鸡蛋或是一碗拌疙瘩,然而得到了却又舍不得自己吃,尝一尝就塞给弟弟了。我家家教很严,爸爸在外工作,家里就妈妈一个劳力,我和弟弟打从记事起就被大人们差遣着干各种各样的活。夏天,太阳毒热,背着羊草赤脚丫子从沙地里疾跑,脚被烫起了泡;冬天,寒风刺骨,穿着露着脚趾的毛袜子和已经磨损很旧的粗布鞋去沟底担水,在结着厚厚的冰滩上排着长队,手脚冻得溃烂,晚上煮一锅糜草水清洗消肿。那时我家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副柳木红漆竖柜和两排黑亮黑亮的瓷瓮。 我的小学是在村里上的,三个年级一个土窑洞,三个学生一张小课桌、一把长条凳,孩子们经常为了争抢桌凳吵嘴打架,而我几乎是最受气的一个。爷爷虽没成为富农分子被批斗,但被列为监管对象,爸爸不在家,我家工分少,我从不贪图占足属于自己的三分之一课桌,经常站着听课写字,甚至逃学。好在老师讲得好,使我坚持了学业。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个生日晚上,妈妈神秘地从竖柜里拿出两样东西给我看,一块红丝绸!一块条绒布!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激动地看了又看,用手摸了又摸,就是姑姑出嫁时也没有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啊!妈妈深情地说,那是给我准备的嫁妆,红丝绸缝棉袄,黑条绒做裤子,并用两块布在我身上比试着,眼睛里闪着亮光。我不知道嫁妆是什么,但听到把这么漂亮的布留给我穿,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煤油灯的火光把妈妈的脸庞照得分外好看,她一边纳鞋底一边叮嘱我要多识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就去当老师。我躺在旁边的被窝里憧憬着未来,心里觉得好幸福、好甜蜜……红丝绸和条绒布成了我和妈妈心中的宝物。一年以后,“四人帮”被粉碎,爸爸给家里背回了一台漂亮的缝纫机。 我在社办中学上的初中,初二那年,我的一篇作文《奶奶又当了鸡司令》在《榆林作文通讯》刊登后,又参加了全省少年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当我把一本厚厚的新华词典和一个小闹钟抱回家时,妈妈哭了。一时,我成了方圆百里的小名人。远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听到消息后特地捎回一块淡粉红色的的确良,妈妈跑到公社请最好的裁缝给我缝好。穿着粉红色的的确良衬衫,扎着羊角小辫,穿梭在校园的绿树下,无数双钦羡的目光向我投来,我感觉到自己像个骄傲而羞涩的白雪公主,快乐得要飞起来了。那年秋天,爸爸调回榆林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我家承包了土地,养了蚕宝宝,秋底粮食堆成小山,家里新买了飞鸽牌自行车,爷爷戴上了手表。我常常出神地看着车轴上飞转的红色小套圈,仿佛旋转的是我家的幸福与梦想。是的,我们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妈妈偶尔会给我和弟弟做糜子窝窝蘸蜂蜜吃,每逢爸爸回来,我们还可以吃到炸鸡蛋和片粉汤。我和妈妈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拿出红丝绸心爱地摸摸看看,妈妈总是兴奋地说,真漂亮!色彩真好!你穿着一定好看! 我的高中是在榆林中学上的。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校,可谓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张季鸾、李鼎铭、杜斌丞、魏野畴、李子洲、王森然等众多名师硕彦都曾执教榆中。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刘澜涛、杜聿明、柳青、高景德等一大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都曾是榆中学子。走进这样的学校,我既感到自豪,又感到自卑。自豪的是,我终于如愿以偿踏进了这个仰慕已久的美丽校园。自卑的是,我从小在农村上学,只看过工人日报和《少年文艺》,看到榆中图书馆一架一架的藏书和城里孩子丰富的学识,深感自惭形秽。然而我没有气馁,而是用加倍的刻苦与勤奋遨游学海,弥补前失,日积月累给自己涂染了浓浓的书卷气。高二的一个假期,当我挎着书包戴着眼镜、穿着蓝色涤卡布料中山装、围着红白条纹的脖套回家时,邻居们羡慕地说,这娃长得像城里人了,皮肤白嫩了,声音洋气了,老远就能闻到身上的肥皂味……像村里的住队干部。此时,村里的学校已焕然一新,我家也喜迁了新居,拉上了电灯,地板上摆了一排漂亮的组合柜,妈妈把我的嫁妆宝贝似地存进了新柜里。 1984年我考入大学,在妈妈心里我将永远飞走了。她拿出红丝绸语重心长地说,条绒布你不会穿了,红丝绸你带着,这块凝结着深沉母爱的红丝绸伴随我度过了四年大学。1988年我被分配回榆林工作,将红丝绸带回了家。在我的衣橱里,至今一直珍藏着一块红丝绸和一块条绒布,用妈妈亲手纺的丝线打捆着。母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 之后的二十年,我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家搬进了城里的新房,我和弟弟均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单位分得家属房,儿时在电影里看到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梦想全部在我家实现,电视等家用电器和时尚家具应有尽有,人人有了手机,穿起了名牌时装,家家有了电脑、健身器、家用车,节假日全家人经常外出旅游,真是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几天前,父亲过生日,全家聚在一起,几代人畅想未来。妈妈提起红丝绸和条绒布的故事满含热泪、无限感慨地说,世事变化太大了,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党中央时刻关心着老百姓的生活,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是啊!我家今昔,只是祖国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