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高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奋斗、夜读、心酸、焦虑、充实、难忘……很多人都会勾起心底的一些深刻记忆。
我和自己比拼 “那是一段喜忧参半,希望和失望并存,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矛盾,对自己以后有深远影响的时光。”谈起高考,辛兆兆这样形容。 辛兆兆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年没有考上,复读了一年,考上了二本。“复读那一年,心理压力很大,表现在我身上,就是学习的时候比谁都拼,但也敢放开玩。星期天大家休息了,我就一个人在楼顶逼着自己看文综课本。有时候晚上点上蜡烛做数学题,很困的时候,就想着再坚持一下,有时候就熬到凌晨四五点了。”那一年,辛兆兆这样拼搏过来。 “我们那个学校质量不高,我平时都是班上前10名,成绩比较稳定,但不很突出。当时照学校的实力,我考上的机会不大,但是高考的时候发挥得不错,我想和自己平时的淡定有关。”辛兆兆讲,高考就应该这样过来,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估完分之后,我得知自己是班上估分最高的。同学们都觉得我高估自己了,其实我对自己还是有点信心的。一个月后接到父亲的电话,得知我考上二本了,当时眼泪就忍不住了……”
曾经的高考 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的蒋维博感慨道,日子过得真快,想想第一次高考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 蒋维博的家乡在陕南一个小山村,一个山里的孩子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依然是家乡很多年轻人遵循的法则。但是他,在高考前半学期就早早地遁逃了。 当扩招的热风裹挟着所有关于象牙塔美好生活的信息狂轰乱炸一个17岁少年的心时,他动摇了,又背起行囊回到了家乡,回到母校补习,决心一搏。毕竟一年多没沾书本了,明显感觉到缺失的地方太多。学校晚上11点钟熄灯,他索性就点起蜡烛,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挑灯夜战。 就这样,突击了5个月,蒋维博以一个补习班非补习生的身份考到了一所大专院校,然而录取专业竟然是非得跟数字打交道的会计。于是,他又进了补习班,又奋斗了整整一年,最终考上了跟自己理想还算沾边的一所文科院校。
痛并快乐的复读生活 再过几天惠慧就要高考了,她说这是她第二次面临高考,第一次高考的前前后后,考前的复杂心情与考后看到成绩的失落,她仍然难以忘怀。记得当时在大专与复读之间选择时,惠慧生怕自己的选择出现错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复读。 复读的一年,她见识到了富有经验的老师,感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来只以二本为目标,现在看到了靠近一本的希望。这是惠慧自己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与班主任苗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苗老师富含经验的谆谆教诲更是深入人心,总能一针见血地抓住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一年来,惠慧的成绩有了100多分的提高。 惠慧告诉记者,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她将加倍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她也相信,自己今年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轻松面对高考 中铁十局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15标指挥部的王继锁,是2002年参加高考的。他和同期的大多数考生一样,曾经每日埋头于书山题海。 王继锁说:“高考前一周,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校照例是放假的。有心的,利用这几天搞个小突击;没心的,就悠哉悠哉休闲去了。”临行前的一天,同学们集合起来,老师作最后的训话,全然没有了平日的严格要求与唠叨,变得温柔起来,满是期盼的话语,王继锁回忆:“一番激励的话语激发了我们高昂的斗志:高考么,怕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 王继锁说:“到了高考的时候,反而不是很紧张了,就像平时考试一样的氛围,带了考试工具、证件和一瓶水,如平常般轻松,还忘不了和邻桌开开玩笑。考完试回来,也不和他人提起感受,感觉没必要。” 他感慨说,转眼间已经过去了9年,每年仍有一大批中学生冲进高考的关卡,不过随着政策的变化,现在高考的路已经不再是独木桥,而是宽敞平直的大道。而且,随着价值观的转变,高考已经不再是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