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于是,就有了茫茫大地,行者无疆。穿行的身影,看到的是风景,呈现给我们的文字,却是他的心情。
飞越北冰洋 早在2008年,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安排我带队去美国考察JOY 公司设备,却在成行前因为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爆发,行程全部取消,想去美国的梦破灭了。 两年过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神华集团的发展态势越发强劲。世界上第一个7米大采高生产工作面在补连塔煤矿试车成功。与之配套的支架搬运车由比赛洛斯公司设计制造完成。为保证设备制造的安全可靠性,公司派我们7位同志到比赛洛斯的美国制造厂进行中检。 2011年3月28日下午1点整,我们乘坐CA985 次航班踏上了美国的旅程。 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经河北张家口地区上空,进入蒙古高原,呼伦贝尔草原的上空。因为是初春,在飞机上还看不到什么绿色,但我想,一旦返青,呼伦贝尔的那份广袤、那份茂盛、那份浓重会令人向往。 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飞机越过了中国边境,在万里云海中翱翔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冰洋上空。透过飞机机窗向下俯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找不到任何可参考的第二种颜色,凄凉的北冰洋不知道究竟是一种雄壮还是一种惨淡?在这个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里,寻找一种希望的光芒几乎是一种极为奢侈的梦想。 飞机已经在北冰洋上空又飞行了两个多小时了,距加拿大还有不到1个小时的飞行里程,突然我的眼睛一亮,发现了许多与之前不一样的景象,脚下的北冰洋开始出现许多裂缝,并且清楚可见。我向空姐问询,她告诉我,这是北冰洋冰雪融化的真实写照,这种从空中看着很壮观的景象她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北冰洋在融化,从空中看融化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河流,这是人类温室气体给它带来的变化。未来,这条巨大的河流会否越来越宽广,或许只有天知道了。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控制气候变暖已经刻不容缓。 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说,我是一个自由的骑士,又是一个恋家的孩子。我完全认可了他的说法。我说,活着就是为了要改变世界,如果有一天我的脚能够亲自踏到北冰洋上,不知道那将是多么的雄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新的共识。在这场低碳经济的革命浪潮中,中国和其他许多负责任的国家一样,主动担负起了这个关乎地球未来命运、关乎人类生存的大国责任。更加令人尊敬和叹服的是:一大批极具国际责任、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公民们也已主动并自愿投身于这一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之中。这无疑是中国对世界和人类和平贡献的最好彰显。
车轮上的国家 飞机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在美国当地时间下午1点左右降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我们入住的酒店在新泽西州西南郊区,距离纽约市中心大约40公里的车程。 一路上只见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车流滚滚,我仔细数了一下,那条路最宽处单向有8车道。我们的车一直在最里边贴着隔离栏的车道内行驶,而且这条车道内的车也不多,很通畅。向导告诉我们,这条道专供双人及双人以上乘坐的车通行。看看旁边车道拥挤无比,这条道相对通畅的情状,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车轮上的国家”。 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生活在车轮上的国家。到过美国的人,会对这话有深切的体会。美国人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非常低的。没有如欧洲和日本那样密集而先进的高速铁路网,铁路仅限于服务一部分货运。很多美国人一辈子没坐过火车出行。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很多城市没有地铁和公共汽车,即使有公共汽车,一天只有早晚各一班,也没什么人坐。在欧洲和亚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短途低价航空,在美国还不见踪影。美国人一般是短途乃至中途出行都开车,实在太远的旅行才会坐飞机。在美国很多地方,没有车或者不会开车,简直是寸步难行。因此,美国的公路网极其发达,路况大都不错,而且由于人口密度小,道路一般比较宽阔,很少拥堵。 如此强的对于汽车的依赖,幅员辽阔的国土,超过3亿的人口,发达的经济,极强的购买力,使得美国的汽车消费能力位居全球之最。美国人更喜欢的是中大型三厢轿车、中大型MPV、 各种尺寸的SUV、 皮卡、跑车等等这些气派但是浪费能源的车型。我们能在街上看到那种排量5升6升的巨大皮卡,里头只坐了驾驶员一人,车斗里头空空如也啥也没拉,去干啥?去三条街之外的便利店买一瓶矿泉水。这并不夸张。宝马X5 和大众途锐这样的车在欧洲的街头是绝对的大个子了,但是很多时候,在美国的车流中,被悍马和福特500皮卡们包围着,你会觉得它们显得很“小巧”。 有着这样的本土市场,可以说是把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三大车厂“惯坏”了,不用在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上费什么工夫,只要把车造得够大,奢侈的装备往上一堆,就不愁没人要。别以为我夸张,这是很多美国人的一个思维定式:车越大,越安全。其实这也不能说不对,但是这是用一种浪费的方式实现的安全。 没有汽车之前,西部牛仔骑着骏马奔驰在中西部草原的英雄气概征服了世界;有了汽车之后,一个人和一辆车,成就了“轮子上的国家”,进而傲视全球。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共识,“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汽车,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形成了像美国那样的汽车文化。”
走进纽约 纽约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谜。她该是怎样的一副面孔?她该是怎样的一副尊容?当年一部《北京人在纽约》,点燃了国人多少对纽约的向往和情怀?因为在纽约,承载着那么多的荣耀与辉煌,寄托着那么多的梦想与希望,囊括着那么多世界的第一与奇迹,创造着那么多的历史与典藏。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开始走进纽约的世界。 纽约有近800万人口,来自世界各地近百种以上民族,其中中国人有60多万,黑人有200万左右。纽约曾经是美国的第一个首都,也是美国和美洲最大的城市。十九世纪开始,纽约向世界性大城市发展,至二十世纪初,纽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巴黎、伦敦齐名。 在我想象的翅膀里,纽约唐人街是被我赋予了生机和想象的霓虹般皇帝的新装的。然而当我走进唐人街时,却多少使我感到有些默然。除了唐人街那十分熟悉的汉字能让我感到兴奋外,建筑和市容却使我感到有些意外。也许是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这些显得落伍的吧。 当我走进繁华的曼哈顿,却使得我不得不感受到他的大气磅礴和厚重的历史。不论是漫步在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还是漫步在纽约时代广场;不论是徘徊在挂满世界各地国旗的洛克菲勒广场,还是信步走在世界第一商业街纽约第五大道;无论是漫步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还是眺望130多年历史的哈德逊河的布鲁克林大桥,我都沉浸在一种辉煌与梦想、伟大与勤劳之乡。我简直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那种激动与不安。 联合国总部设在一组建筑师花了6年时间建造的550英尺高的联合国大楼里。各层楼的走廊陈列着各成员国捐助的精美艺术品。大楼外是广场,正面一排旗杆飘扬着各成员国的国旗,周围还有许多雕塑也是各成员国捐助的。中国捐助的青铜大鼎,四平八稳,昂扬大气,给人一种中国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稳健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感觉。 当我们乘坐着游船徜徉在纽约州的母亲河——哈德逊河上时,曼哈顿和新泽西州,在河的两岸便一一向你展开她那华丽秀美的风光。两岸一座座摩天大楼会在你的眼帘里形成一道道精美的构图,让你惊讶这样美轮美奂的场景;让你受用这承载着几代美国人的智慧与勤劳的杰作。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大桥、威廉姆斯堡大桥,一一向游人行注目礼。 游船向下游驶去,一座座摩天大厦渐渐远去,然而自由女神的铜像却越来越近。这座由法国在1876年赠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已经成为纽约最为著名的城市标志和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她已经成了美国和美利坚民族的象征。 这里确实是一个世界之都,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华尔街。据导游介绍,华尔街打个喷嚏,全世界的经济都要感冒。
美国人眼中的骄傲——洛克菲勒中心 到过纽约的人,一定会对洛克菲勒中心的宏大气势留下深刻印象。该中心位于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中城第五大道和第七大道,以及49街到52街之间,由大小19座商业楼宇组成,其中10座以上是摩天大楼,最高的是70层的洛克菲勒中心30号大楼。这里商贾云集、寸土寸金。通用电气、NBC 电视网和美联社的总部均设在洛克菲勒中心。 约翰·洛克菲勒是享誉全球的美国实业家、慈善家,以革命了的石油工业与塑造现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在他人生的后40年致力于慈善事业,主要是教育和医药领域。难得的是,他对黑人族群非常关照,并斥巨资提升黑人教育,广设学校。他也是个虔诚的北浸礼会教友,并且在他的一生中支持了很多教会背景的机构。 今天的两所美国顶尖大学:芝加哥大学与洛克菲勒大学都是他创办的。现今的纽约市也处处可见洛克菲勒家族留下的地标,如联合国总部大楼、洛克菲勒中心等等。他以各种手段成为了空前绝后的巨富,但他不烟不酒不赌不色,一生可谓勤俭自持,并在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资助慈善与研究事业,开美国富豪行善之先河,使他成为美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与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洛克菲勒中心的命名,是纪念约翰·洛克菲勒的。这个建筑在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的建筑群,也是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标志资本主义的地标物,其意义早就超过建筑本身了。它的主要建筑师哈里逊是美国建筑家,也是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接受了“洛克菲勒总部大楼”的设计任务后,哈里逊提出了简单明快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完成了具有典型“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型高层建筑“洛克菲勒中心”的设计。 今日的洛克菲勒中心,其实部分是日本人拥有的,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收购了部分洛克菲勒中心,建成了“洛克菲勒集团”。这件事情当时弄得美国人很不高兴,曾经出现过一阵子反日浪潮。日本人低调处理,现在已经是既成事实了。 一个城市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包含了商业、艺术、文化内容的高层建筑群的中心,是这个城市的幸运,因为有了洛克菲勒中心,纽约的心脏才跳动得更加有力,整个美国的经济才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
华盛顿印象 汽车从纽约出发,经过5个多小时的疾驰,进入华盛顿特区。 华盛顿特区和华盛顿州不是一回事。自1800年起,华盛顿就充任了美国联邦政府的首都,它是以美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的,也是全美政治中心。全区面积176平方公里,北、东、东南部都濒临马里兰州,只有西南部临弗吉尼亚州。华盛顿特区不能算是大城市,跟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据说,美国早先曾定都在纽约和费城。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经过4年鏖战,北方战胜了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南方,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折中,经过多次争论和商讨,把首都南迁,定在了今天的华盛顿特区。 华盛顿纪念碑是美国华府的地标,为纪念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1833年美国国会通过建案,建造费用由全民乐捐,每人捐款上限为1美元,蓝图由米尔斯设计,整个工程于1884年12月6日竣工。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公尺,东面是国会大厦,西部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佛逊纪念馆。美国政府于1899年宣布:华盛顿特区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 1853年,北美长老会驻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曾赠一碑文予美国华盛顿纪念馆,由福建巡抚徐继畲撰碑文文字: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这里的人口黑人占的比率还挺大。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首都,这里同样居住着一部分还在受贫困困扰的生灵,犯罪现象也并不鲜见。 华盛顿特区给人的印象是小巧、整洁,毕竟是一国首府,多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整个城市绿化很好,目光所及尽是绿树成荫,草坪遍地,更令人陶醉的是随处可见的广玉兰。仲春时节,正是广玉兰的花季,一朵朵碗口大的玉兰花开得那么无拘无束,开得那么潇洒自如,正像正当豆蔻年华的少女,清丽而纯朴。 华盛顿特区不夹杂一丝工业和商业的气息,是一个清静的真正的首都。
人类飞行的理想时空 华盛顿特区到处都是纪念馆、纪念碑、博物馆。在不到3个钟头的停留时间里,我选择到航空航天博物馆看一看。 美国航空航天史专业博物馆前身是美国国会街1946年建立的国家航空博物馆,1966年改今名。该馆主要收藏反映美国航空航天史的飞机、发动机、火箭、登月车及著名航空员与宇航员用过的器物,展出各种飞机300多架、太空飞行器100多种、火箭和导弹50种、发动机400多台、螺旋桨350副及大量模型。 展品中有1783年孟特戈尔菲兄弟乘坐飞越巴黎上空的气球复制品,1896年成功起飞的第一架无人驾驶研究机,1903年由莱特兄弟用金属线木料手工特制的第一架飞机,1927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航空家查尔斯·林白驾驶的圣路易斯精神号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制造的第一枚-2火箭,1957年苏联第一枚人造卫星备用星,1963年创飞行高度纪录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X-15 型飞机,美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友谊-7, 飞近金星的水手-2,1969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飞船登月舱和3名宇航员乘坐的哥伦比亚指令舱以及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1976年维京-1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特写镜头。还展出了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各种型号的军用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以及民用航空飞机、直升飞机、小型私人飞机等。 整个博物馆长209米、宽69米、高26米,可同时容纳8000名左右的观众。博物馆的正面和两边均为玻璃大厅,显得晶莹剔透、轻巧明快。悬在大厅中的飞行器就如同正在空中飞行的一般栩栩如生。 飞行里程碑大厅展示了人类如何一步步实现飞行的理想。观众们排着队耐心地等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以便摸一下大厅的一块真正的月球石。它是从宁静海采来的、三角形的40克火山玄武岩片。 在宇宙厅,展出了最大的火箭和宇航技术装置的样品,像一座多层楼房一样巨大的“天空实验室”,还有对接成一体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联盟号”宇宙飞船。美国航天飞机的模型和安放在航天飞机货舱中的欧洲轨道实验室“太空实验室”的部分装置也陈列在此厅中。没有机会到基地去的人在此可以看见真正的火箭,其中有“婚神星号”和把美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的“先锋号”。 在这个博物馆,不仅能真正了解登月航行的过程,还可以看到“从神话走向科学,漫游星际”的宇宙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宇航员认识宇宙过程中的作用。既可以看到各种天文仪器,从古老的到现代的,以及在太空实验室中使用的天文望远镜,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亲眼看到银河的产生过程。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