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天下午五点左右,楼巷传来煎饼大嫂的叫卖声:“煎饼,煎饼哦……”绵长,清脆,不急不躁,温暖而韵味无穷。 每每此时,正在厨房做饭的我,停下手中的活,拉开窗门,探出头,总要端详一眼煎饼大嫂。银灰色的毛衣,枣红短袖,两根黑而粗的辫子搭在丰挺的胸前,肩上光滑的扁担两头挂着两只竹篮,用两块洗得亮白的纱布罩着,篮子里无疑是煎饼了。 “煎饼,煎饼哦……”煎饼大嫂从巷口进来,边喊边走,一直到后面的别墅巷。偶尔楼上的窗口会有漂亮的少妇探出头,“煎饼大嫂,我们买煎饼,卷葱丝的,三个。”这时煎饼大嫂停下脚步,放下扁担,揭开纱布,拿出三个葱丝煎饼放在塑料袋,还不忘再喊一声“煎饼,煎饼哦……”如果你不亲眼所见,以为她仍然是边走边喊。 煎饼大嫂是我娘家村里的,大我两岁,小名叫春梅。她在我们这块地方卖煎饼整整八年了。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的叫喊声,久而久之,人们称她“煎饼大嫂”。她的煎饼在我们这块地方人人皆知,味道独特,价格又便宜。她说,她不交税费,没有地摊费,就肩上一条扁担,两只脚行走,尽管她的煎饼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也一样赚钱的。 煎饼大嫂进城,与许多农民工进城一样,为供孩子上学。但她更艰难,因为她的丈夫八年前在煤矿打工遇难离去了。那时她才三十岁,许多人以为她会改嫁,但她带着两个孩子进城上学,一边给两个孩子做饭,一边卖煎饼。农村的公公婆婆不时给她捎来老家的小米、绿豆、洋芋等农产品,这样就能节省一些家用开支。她说,过最简单的生活也用不了多少钱,没有合适的她是不嫁的。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子在煎饼大嫂额头上烙下艰辛生活的痕迹,也把坚强与自信种在煎饼大嫂的心里。她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走不通的路。有自信,肯吃苦,生活定会温馨而阳光。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楼巷里突然传来浑厚的男人叫卖声:“煎饼,煎饼哦……”听着觉得这声音耳熟,拉开窗门,这不是蹬三轮车的李师傅吗?老婆在三年前跟一个男人私奔了,他既当爸又当妈,拉扯着两个孩子。我们这块地方哪家搬家挪柜、买炭买面,都喊李师傅。这会儿放学了,应该在家做饭呢!怎么卖起煎饼了? 放眼望去,楼上的窗口里像我一样探出不少脑袋,都用惊异的眼光打量李师傅。 “李师傅,你改行了啊?怎么卖起煎饼了?” “李师傅,你抢煎饼大嫂的生意啊?” 李师傅笑笑,听着楼上的七嘴八舌,脸红,不言语,两只竹篮晃得也不自在起来。 “你们不知道啊?煎饼大嫂的产权让给李师傅了,李师傅现在成了煎饼大哥了!”楼巷进来卖豆腐的刘老汉大大咧咧地说。 “啊?李师傅,你行啊,以后吃煎饼更方便了。” “哈哈,又成双结对了哦……”“煎饼,煎饼哦……”煎饼大哥浑厚圆润的叫喊声,在夕阳的灿烂里响遍街头巷尾。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