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爱我的小山村,和小山村里纯朴的乡亲,可爱的山山水水,乡野青草。因为山村的这份情感,影响了我的成长、我的人生和我的处世方式。我感谢我的小山村,更感谢那里的父老乡亲。 我的小山村名叫伙场洼,坐落在芦靖湖东岸的半坡上,一个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我从小出生在那里。上学、砍柴、割草,是我整个童年的记忆。 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年龄又都很小,只有母亲一人在生产队里劳动,挣的工分,分不来多少粮食。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只挣工分,而且又低,家里生活难以维继,分的粮食不够一家人半年吃。其余的大都是靠向亲戚邻居们借粮来度日。记得一年秋天,生产队分粮食,父母挣的工分不够抵账,剩下的就得交钱,那时候家里哪有钱,粮食分下堆在场上拉不回,还是二伯父看着我们家可怜,借了点钱,交给了生产队,才把粮食拉回了家。二伯父那时是木匠,有时能偷偷出去给人家干点活挣钱。所以,手头还有些零钱。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只能挣点工分,平日里是不会有一分钱收入的。每天下午放学或是暑假是我们勤工俭学的时候。我们弟兄姐妹就拿上工具,妹妹们挖艾叶晒干卖钱,我们则拿上铁锨,跑到田野崖畔,挖甘草、捡废品,等积攒多了,卖给供销社赚些学费,买些读书用具和自己喜欢的书。这些都是我们的自发行动,也是生活所迫。最让人难熬的是寒假期间,那时候是家里砍柴的季节,我们弟兄几个跟着父亲上山砍柴,从四五里远的山上把柠条砍下,再背回家里,晒干烧火做饭,每天一趟,一个假期下来,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娃娃,身体的支撑力是可想而知的,有的时候往下一躺,就再也不想起来了。 山村的生活虽然艰苦些,但那是生活上的,精神上却无任何负担。也还清闲悠哉。放学后,上树捉麻雀,下河游泳嬉水。榆树开花的时候,金黄色的榆钱钱挂满树头。我们常常爬上树头,把书包往上面一挂,骑在树杈上吃榆钱钱,等吃饱了才回家。有时候,躲在某一个角落,拿着自己做的小纸牌,也就是把硬一点的纸片片剪成小方块,在每一片上用钢笔写上“相”“卒”等象棋里各个字的名称,玩吃牌。玩得昏天黑地,常常惹得大人们满世界寻找,最后不是挨打就是挨骂。 上了初中后,虽然再不用砍柴割草了,也不用为学习成绩操心。因为那时不考试,学校重点任务是学工学农,文化课很少,一个学期下来,有的课程连一节也不上。但学校实行勤工俭学,每个走读生一个学期要交上3000斤农家肥,我们只好每天早晨背着背篓,一边往学校走,一边在路上捡粪,下午放学,也是一样的任务。背上总是湿淋淋的。学期结束后,学校看谁交的肥多,就评谁为好学生。我的好胜心和上进心,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形成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但山村里新鲜的空气和虽苦还甜的儿时生活,却深深地印在了心底。 离开那个小山村是在一个早晨,我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戈壁军营。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就是在这里,改变了我的人生,实现了我的梦想。同时,也把我的梦留在了那可爱的小山村。我忘不了童年的记忆,儿时的伙伴,因为那儿有我的喜怒哀乐,有我的汗水和泪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到它,甚至会回到那里,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乡亲,也看看曾经走过的山路。而今,虽然这座城市也属于了我,我在这里成了家,这里有了我的工作、有我的事业,也有我的妻子儿女,可我总不能适应,总感觉城市是人家的城市,我是一个山里的孩子,我的根在山村。城市里喧嚣的人群、拥挤的车辆,还有那笼罩头顶的污气,人与人的明争暗斗,无端造成精神的负重,心灵的伤害。我也知道不能面对现实就无法在城市里生存,也会使你更加困扰,因为你是逃避不了的。想到这里,我就会想起我那可爱的小山村,还有那里的一草一木。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