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沙家店是米脂东北部的一个乡镇,与榆林、佳县的几个乡镇毗邻,它的著名源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小时候看杜鹏程的小说《保卫延安》就知道有个沙家店,很是向往,但一直将这个夙愿揣在怀中也未亲临,只能看看资料而已。沙家店战役是西北野战军在榆林战役后,于1947年8月中旬进行的一次歼灭战。这次战役共歼灭敌整编第36师6000余人,我军伤亡1836名。由于此役的胜利,结束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改变了西北战局,从而使西北野战军由内线防御转入内线反攻…… 2011年初夏的一天我去了沙家店,从镇川南面的高粱向东拐进了一条狭窄的小川,还算好,都是油路,只有十几公里便到了沙家店镇。小店前蹲着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我上前掏出香烟搭讪。我问战场在什么地方,其中一个一指身后的黄土高坡道:“就在这山梁上。”并给我指了路径。我想采访一下当时的情况,其中一个看上去年龄最大的便道:“打仗时我已十几岁了。”我一听很是激动,终于可以找到第一手资料,可是很遗憾,他只记得打仗时跟着大人们跑进了沟岔里,听见轰轰隆隆、噼噼啪啪的枪炮声,再什么也不知道了。我顺着他们指的路径过了医院门口又顺斜坡往山上徒步,那一米多宽的路,车辆无法通行。终于爬过一塄塄梯田,走上了架着微波三角铁架的山峁,周围山川相连,与陕北的其它山川形神近似。没有纪念馆,没有碑亭。1836名为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将士就埋在这贫瘠荒凉的山峁沟岔中。我不禁眼角有些湿润,拢起一个小土堆,燃着三支香烟插在上面,以这种无奈的方式祭奠这些阵亡的将士。三缕清烟袅袅地上升着飘散在清风微拂的空气中,为人民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你们的在天之灵,是否能感知到,出身军人世家的我今天来祭奠你们的英灵。我含着眼泪下了山峁,来到沙家店镇,又找见那几位安度晚年的老者问道:“这里没有纪念馆,连个碑亭甚至连一块石碑也没有?难道就没有人管?”老汉们七嘴八舌道:“哎!现在这事不能说,上面每年都给拨款,都让黑吞了,连个甚也没干。”是啊!这么大的事没人管。路边上有的家族将自己先人的墓上都立了石碑,甚或有碑亭碑楼。城市的楼堂馆所富丽堂皇、极尽豪华,自诩为“超人”的企业精英、大亨们对庙宇中的泥塑一掷千金,将殿宇装饰得金碧辉煌、流光溢彩。那是“仁义”“功德”我们无可厚非。我只能怅望着秃如僧头的山峦,也只能发出一声微弱低沉的哀叹。 晚上回到家里,如鲠在喉,如垒填胸。我便到网上去查,看到“沙家店战役纪念馆”很是激动,搜来搜去没搜到纪念馆,意外地搜到了一个光秃秃山峁上的一棵白杨树下竖着一块石碑。背后的野草丛中有无数个看不清的坟墓与墓碑,但却不知是将士们的还是当地住户的祖坟。 真是事有凑巧,搜来搜去竟搜出了“西安宠物墓地”,一个宠物墓地10平方米价钱竟高达36800元,还配有葬礼、司仪、哭灵哩。 看看那背景山清水秀、万木葱茏、鸟语花香,树杆上还缠绕着粉红色的花带,优雅啊!再看看那些葬具葬品,什么汉白玉骨灰盒、组合墓、精制的樟木棺、青白石碑,别具一格的木栅栏等,奢华啊!奢华!令人唏嘘、咋舌、惊叹! 最近找到了几位参加过解放榆林战役、元大滩战役、瓦子街战役的老兵,他们都已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生活尚好。谈及此事无不感慨万千:“是啊!应该有人管管这事,给沙家店、榆林城、元大滩修个纪念亭什么的。”是否可以提高嗓门:“那些悲壮地倒下的将士用累累白骨、用殷红鲜血、为后人埋了单。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将自己年轻的生命透支给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你开着宝马、奔驰、悍马、霸道;当你西装革履昂首踏进‘皇家’‘帝豪’高级酒店的雅间,与亲朋好友品尝着珍馐佳肴,大口咀嚼着山野海味;当你飞过欧亚大陆,聆听着巴黎圣母院悠扬的钟声,在红场欣赏着莫斯科的郊外,是否会省下一顿饭钱给悲壮地倒在荒山野洼里的将士们埋一次单?” 撰写此文时我心酸难耐,泪浸稿纸。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