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鸳鸯水,著名的紫阳八景之一,因紫阳真人在此修行得道而名传遐迩,乃道教文化的地标景观之一。
水,生万物。鸳鸯水,乃江河之奇葩,以阴阳交融之气,得天地眷顾,吸日月精华,铸灵性之地,育性灵之人。人因水而得道,水因人而闻名,遂成一道奇景,一段奇缘!
紫阳真人,名张伯端,道教南派创始人,曾在紫阳修行得道。据《陕西通志》记载:县南紫阳滩瓮儿山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紫阳洞。紫阳,是全国惟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
北宋年间,张伯端乃一浙江县令,因触犯“火烧文书律”被遣戍岭南。越秦岭古道,过金州府,张伯端逆汉江而上,一日清晨,行至瓮儿山下。
时值旭日初升,茫茫一片白色晨雾,轻柔地笼罩着沿江两岸,青山隐隐,白雾皑皑,江流无声。两岸卧山,大多不高,舒缓雄厚,如太极中的云手,圆润流畅,绵延不绝。阳光穿透浓雾折射开来,一片奇幻的紫色光影在山水江河之间摇曳,满眼跃动的是万顷碧绿和璀璨的灵光。一道彩虹横跨江面,架起一道五彩斑斓的迎宾拱门,欢迎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天地空灵,祥云飘渺,张伯端顿觉神清气爽,身心通透,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八个字脱口而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
晨霭散尽,张伯端俯视江面,船身之下,江水竟也呈现异象:一半橙黄,一半碧清,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自江心平分江面,互不侵犯,各行其是,在船身下延展……座下这一叶小舟,正平稳地行驶在两种颜色的分界线上。两种流动的色彩从眼前逶迤而来,懒洋洋地环绕着神峰山,在不远处融合,难分彼此地奔向远方。张伯端意兴盎然,俯身,弯腰,伸左手,撮成勺状,自左舷舀起江水,色泽橙黄,隐约有泥沙沉淀。再伸右手自右舷掬起江水,竟清澈透明,纯净得一尘不染。两手合成一抔,江水在手心由鲜明对立,逐渐渗透,终究归于一色。
艄公指着上游说,客官,鸳鸯水是自然奇景,得遇需要缘分,本地人也最多一年一见:交汇之处水量不能太小,不然没有规模。交汇之水量不得悬殊过大,须势均力敌,否则弱势的一方会瞬间被强势的吞没,难以并驾齐驱。交汇之水还须得一晴一雨,否则呈全清或者全浊。客官与这方水土有缘啦,不然怎得幸逢。左边橙黄的是任河,右边清澈的是汉江,在前方不远处交汇。“汉江,人(任)河,”张伯端念叨着,“汉人之江河,是汉民族的母亲河哩”。
两岸秀色,一江美水,苍山,白雾,奇光,异水……张伯端恍若置身仙境,他离船上岸,自羊肠小道斗折蛇行至瓮儿山顶,将江水的来龙去脉尽收眼底:上游两箭之地,两条江河在一处山崖遽然碰撞,经年不息地冲刷,雕琢出犁铧嘴形。左边浑浊橙黄的任河,上游刚降暴雨,水流湍急。如急吼吼渴望恋人的青年汉子,挥洒着火急火燎的豪放。右边是平缓的汉江,沿岸艳阳高照,漫江纯清碧透,如一位姿态优雅的女子,在晨光中悠闲地漫步,流露出神秘而温情的婉约。交汇之后的河道十分平坦宽敞,延缓了色泽的混合,泾渭分明而又宽大浩淼的两色水系,游刃有余地展示着清晰的色调,绵长数里,最终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任河,汉江,由遥望,相逢,相拥,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水乳交融,演绎出人世间感情升华的历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紫阳胜景——鸳鸯水!此情此景正与道家内丹学术语“阴阳颠倒”相暗合,陈抟老祖的太极图在张伯端的头脑中如鸳鸯水般流转盘旋……
张伯端顿悟修炼的真谛,遂凿儒、释、道三洞,面壁,道法鸳鸯水,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以内丹为修仙途径,最终得道,成为道教南派鼻祖,著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道学经典传世。
一江鸳鸯水,成就了一代道教宗师,也成就了道教文化底蕴丰厚的吉祥紫阳!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