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民歌》后记
岚,山中之雾气。皋,水边之高地。岚皋因山水而得名,也因山水而声名远播。名山胜水的地脉灵气孕育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民歌、故事、戏曲、器乐、舞蹈、皮影、根艺等各具特色,享有盛名。而量大面广、体裁多样的岚皋民歌,便是文化积淀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岚皋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岚河画廊,山水荟萃。南宫山、千层河、蜡烛山、神河源等一大批美景养在闺中,使岚皋成了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园,成了陕南一处名声鹊起的旅游胜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要靠文化来提升品位。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观光的人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走马观花”,而开始寻求深层次的文化欣赏,渴望在旅行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内容。凭依着这些,《岚皋民歌》这一辑存范式便开始凸显、萌芽了。 溯越时光隧道,在岚皋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到处飘扬着民歌。岚皋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而且内容十分丰富。采茶有茶歌,打鱼有渔歌,砍柴有樵歌,行走有报路歌,行船有号子,就是求亲访友也离不开情歌小调,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山歌、小调、歌舞曲和风俗歌曲。这些根植于人民生活之中又深切地表达了人民心声的绚丽多彩的民歌,是岚皋人民生产生活社会历史的真实再现,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的形象表达。它所酿造的甘甜花蜜,为培育岚皋的地方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受现代流行歌曲和娱乐生活多样化的冲击,使我们固有的一些民间歌舞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正在趋向自行消失的态势。保护这些民间艺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近几年,县上组织编印民歌普及教材,培训民歌骨干,开展民歌大赛,排练民歌小戏,出版民歌光盘,使沉寂多年的岚皋民歌再度走近人们的生活,走近外来游客赞许惊诧的目光里。《岚皋民歌》的面世,必将为旅游事业发展和挖掘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早秋的细雨飘飘洒洒,丰收的美景已不知不觉的塞满了田园乡村。历时半年编纂而成的《岚皋民歌》,即将付梓 成印了,在此特作说明:本书是从1959年西北大学下放岚皋劳动锻炼干部民间文学收集小组编印的《岚皋民歌》、县文化馆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印的《民歌100首》、《岚水》、《岚皋民间文学》等油印本以及本人多年搜集整理的两本岚皋民歌手抄本中精选出来的。本书所选一百八十余首民歌,是由本人和赵文良、胡长寿遴选并订正的。由于我们水平浅陋,尽管我们尽可能的想做到准确无误地校勘,但由于民歌在千百年的演变传唱中的口碑相传,个别词意、字音难究其本源,疏漏讹误在所难免,敬请行家贤达批评匡正。 本书成书中,得到了陕西省文化厅、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和岚皋县委、县政府的热情关怀和指导。中共岚皋县委书记鲁琦、岚皋县人民政府县长周康成在百忙之中分别为本书题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峰写了生动别致、高屋建瓴的序言,读后给人许多启示。本土书画家、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谢荧为本书精心设计了封面。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为岚皋民歌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将和民歌一样永存。让我们乘着民歌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