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副老花镜,一个因为长期使用而发亮的木质算盘,一杯刚泡好的茶水,蜀河镇财政所的老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老朱大名叫做朱炳才,年纪58岁,1971年入的党,个子高大,因为性格开朗、直率,为人和气,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朱,又因为打得一手好算盘,被封为所里的老“珠”。 老朱每天早上不到7点半就来到了办公室,烧水、打扫卫生,打理好了一切之后才去吃早餐。吃完早餐,泡上杯热腾腾的茶水,便开始认真工作。老朱负责的是财务核算,别看老朱私下里与大家谈天说地,工作起来一点都不含糊。一手拿着票据,一手熟练地拨拉着算盘,办公室里安静的只剩下啪啪的打算盘声,埋头干完手里的业务老朱才下班回家。 老朱每天除了记账、算账等业务,还要接待群众、单位职工。有时群众来咨询政策,老朱会微笑接待,对于不理解政策的,老朱会耐心地解释直到他听懂为止。还有次有一老汉来势汹汹,说政府给他发的惠农资金有问题,他钱没领那么多次,肯定哪里少钱了。老朱面对对方的质问,也不着急解释。而是起身给老大爷泡了杯茶,递到对方手上说到:“来,喝口水歇会,不急,慢慢说。”那个人接过老朱递来的茶,喝了口,将自己的事情详细说了遍。听完老汉的叙述,老朱说:“你的情况我知道,你领取的次数是对的,那几次时间我也记得。不相信的话,我帮你查资料。”老朱起身走到档案柜子前,拿出资料,不一会就找到了老汉的领钱记录。面对事实,那位老汉有点不好意思,急忙拉着老朱的手说道:“哎呦,领导啊不好意思,我年纪大了,记不住东西了,给你找麻烦了,对不住啊。”送走老汉,办公室又只剩下啪啪的拨算盘声。 说起老朱的珠算,在镇上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老朱自己说,珠算是上学时学的,一打就是几十年。现代会计操作都使用电算化了,这对于老朱来说,开始的时候有点难以接受,毕竟计算机和算盘还是差着年代的。再加上从来没接触过,学起来就更加困难了。但老朱就靠着一股子拼尽,活生生地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无法舍弃打珠算习惯的老朱,将珠算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财务核算的精准程度提高了。业余时间老朱也会在网上看看新闻,偶尔还打打游戏,老朱常常自嘲道:“哎,虽然我老朱年纪大了,可你们可不要小瞧我这个老汉,我是不会掉队的,我也能跟年轻人一样赶赶时髦,哈哈。” 记账、开票、核对账务、接待来访,这是老朱工作的全部,这些在别人看来普通的、枯燥的甚至无趣的工作,老朱却一干就是三十六年,没有抱怨、没有敷衍,对于老辈人来说,踏实认真、求真务实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当然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老朱因为平时工作认真,表现优异,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老辈人就像是一杯茶,经历了泡腾的疼痛和漫长的等待,慢慢地舒展,散发出自己的味道,没有修饰的浮华,没有过多的言语,有的只是稳重、质朴的品质和令人佩服的毅力;老辈人又像是一本书,只有细心品读,才知其中滋味。 故事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老朱”,他们是一类人,他们可能活跃在田间地头,只为大多数的人们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们可能出现在偏远的地方,守候大家的平安;又或许他们正在坚守平凡的岗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提供他人方便;用心发现,“老朱”就在你身边。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