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秋风起,碧云天,黄花地,文人笔下的秋天总带着点点惆怅与哀思,盈满了诗意。
汉朝刘彻在《秋风辞》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秋风吹动天上的白云,大地上树叶凋落,草木枯黄,行行大雁鸣叫着向南归去,色彩流动且形象,念来自然平易。春兰秋菊自有盛时,兰草秀丽,菊花清香,由物到人,引发了诗人对佳人的怀念。
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独自泊船于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诗。表达了旅途中孤寂的忧愁,于是便有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代曹雪芹著作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林黛玉写了一首咏秋的诗,名为《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林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本就脆弱,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加上精神负担,就变得更加消沉。这首诗写了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透着萧瑟无奈与哀愁,之后潇湘馆描写的秋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也映照在这首诗中。正所谓“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近代作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道:“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不能和北国的秋天相比,在郁达夫眼里北国之秋是这样的,“在北平即使不出门,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郁达夫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