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吃万里路。”这是我的一个人生理想。我到过甘肃、陕西、云南、贵州、重庆、江苏和安徽,一路走一路吃,见识了许多的美味儿。对于我这样的好吃嘴儿,想每到一个地方都去品尝当地酒店的高档菜是不可能的,住不起也吃不起,我能消费的就是那些平民化的小吃。比如在成都总府路的龙抄手总店,三十多块钱就能吃到一份四川名小吃套餐,两个人吃管饱,还能品尝各自的风味,店家真是想得周到。
小吃,顾名思义,肯定和大餐是有区别的。它们就来自于民间,就是千百年来各地老百姓利用本土食材所孕育出来的美味儿,也许就是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烹饪出来的东西,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慢慢长大,它们的身上打下了故土深深的烙印。因此在异地他乡,如果能吃到一份正宗的故乡小吃,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在品尝这份小吃的同时,我们仿佛能见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能见到故乡的街长里短和田园农舍,一份怀旧思乡的情愫就在我们的泪花上酝酿出来。
我永远记得,父亲在家里的八仙桌上做手擀面的场景。我们兄弟仨围着父亲,看着他把一堆白花花的面粉,加进水后一阵搅拌就变成柔软的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皮。那面皮几乎覆盖了整张桌子,父亲再把面皮折叠起来,用菜刀切成手指宽的面条,然后放到沸水锅里去煮。一碗手擀面的诞生,父亲从和面到切条,起码要耽搁两个小时。也许父亲没意识到,这两个小时非常值得,父亲的两小时,让我们知道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仍然能够烹饪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来,从而在我们心目中完成了他伟大形象的塑造。父亲在擀面的同时也没有闲着,问问我们的学习,讲讲自己的见闻,或者干脆给我们一人一块小面团,让我们搓着玩去。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幅场景啊!现在还有哪个父亲,愿意花两个小时陪着孩子们擀面条呢?至少我是做不到了,因为楼下就有机制水面,口感跟手擀面差不多,我只需要下楼去买就行了。我们把制作食物的过程交给了别人,赢得了时间,但是却输掉了亲情,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哦!
在父母那里,我至少学会了做手擀面、包子、馒头、藿香鱼、饺子、汤圆、粽子、面疙瘩和锅毯子等,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列出很长的一个单子来。这些食物,或者说这些来自乡土的小吃,正是四川小吃的一部分。四川小吃可谓博大精深,这跟四川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鸡鸭鹅兔、牛马猪羊这些动物,小麦、稻米、糯米、玉米这些粮食,还有那些诸如红苕、土豆、大豆、南瓜之类的杂粮,给四川小吃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食材。一种食材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和其他的食材混合成菜,如此一来,整个四川小吃当然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四川人好吃爱吃也会弄吃的,可是四川也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省而已,全国的小吃那就更加纷繁复杂了。好在现在各地人员流动频繁,人走到哪里,他们的饮食习惯就带到哪里。因此毫不奇怪,我就是只待在成都,也能吃到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各种小吃来。在那些旅游区的小吃一条街,你只要食量大,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吃到几十种名优小吃,这真是我们这些好吃嘴儿的口福啊!
吃东西那得品味儿,酸甜苦辣麻咸甜,让自己的味蕾与食物好好地交流交流,然后说出个一二三来,这就是真正的好吃嘴儿了。要是囫囵吞枣,就跟猪八戒差不多,猪八戒在高家庄吃包子,简直是风卷残云,那纯粹就是填饱肚子,我们现在不是经常说“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吗?那就是要求我们吃东西还是得有所讲究吧!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