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沧桑写风骨
——读雷鸿儒《民教沧桑》
作者雷鸿儒笔耕不辍,历时数载,三易其稿写出长篇章回小说《民教沧桑》。
文化教育事业重要,而为人师表更重要。鸿儒教学相长,对培养下一代、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他有着独特的理解、亲身的体会。如果没有这种理解和体会,是写不出这样深刻反映当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这是一种自觉的社会担当和智者的深情表白。中国贯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子办私塾,讲学识,倡导运用“仁、义、礼、智、信”安邦定国的理念。至今,不仅中国尊孔,外国也尊孔。这到底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儒家文化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儒家文化教育的核心,就是“师道尊严”、“为人师表”,这是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具体来说,也是鸿儒教学多年的切身体会。
退休后,师道尊严、为人师表这一理念,牢牢扎根于他的脑海里,所以构思了《民教沧桑》这部长篇小说。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民办教师王秉育这一典型形象,其人品、个性、事业、理想,在教学这一特殊岗位上,表现得栩栩如生。主人公渡过了一个个坎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最后虽然仍是一个民办教师,却始终无怨无悔,但愿桃李满天下,培养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四个孩子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这种人生理念和教学精神令人钦佩。师道尊严、为人师表这一理念,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王秉育老师这一形象。
上世纪过来的人,都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把“文革”当成一面历史的镜子,对沉痛的历史教训回顾回顾,很有必要。《民教沧桑》对“文革”作了如实逼真的再现,从这里也可以向年轻的读者告诫,长篇小说中的郑山虎、郑二混、王三蛋的丑陋言行、所作所为,与“文革”中的造反派头头真是一模一样,我读后觉得就像看了一部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电视连续剧。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