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怀明月 壮志为民
——怀念刘壮民同志
去年春节前,我接到壮民同志的电话,说他现在在协和医院住院。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住院,我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见到壮民同志后,看到他精神状态不错,得知了病情,我心里有数了。遇到过类似的病例,最不好的情况下,做个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当时他的病情并不具备手术的指征,专家们嘱其观察。这样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出院前,我们又见了一面,相约榆林见。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永别!
壮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来,壮民同志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面前,往事并不如烟,一幕幕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壮民同志是从沿黄贫瘠山区走出来的干部,从师范毕业后长期在基层工作,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有着天然的人民大众的感情。长期的工作历练,使他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水平和很强的工作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我是在地区计委主任的岗位上和壮民同志相识,开始有了工作的接触和往来,到壮民同志辞世,近三十年的交往中,壮民同志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壮民同志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优秀领导干部,也是忠诚于人民利益的好公仆。在他身上,对党忠诚和对人的忠诚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想想当今官场上常见的危害群众利益的不良行为,壮民同志的这一优秀品质,具有何等深刻的现实意义。
壮民同志为人宽厚,待人诚恳,襟怀坦荡。作为行署的一把手,他从没有架子,尊重班子内的每一位成员,尊重部门和各区县的下级干部。我从没有见过他盛气凌人,相反地,他总是悉心倾听、平等地交换意见,循循善诱地讲道理,谈看法和观点。干部们都愿意和他谈心里话,把他作为良师和益友。他放手让副职们在职权范围内主动负责地开展工作,又在他们遇到难题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在他手下工作,心情舒畅,他很善于听取周围同志、各级干部,乃至一般群众的意见,从善如流,作风民主,从不搞“一言堂”,总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作出决策。他为人较为谨慎,但是他勤学好思,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始终保持了很强的改革开放意识。他的为人,他的品质,他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干部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大家的眼中,他不仅是班长,还是一位长者、一位老大哥,是大家心中的主心骨。
壮民同志深爱着榆林这一片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勤劳质朴的人民,他为榆林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改变榆林贫穷落后的面貌奋斗了一生。
榆林地区有着广袤的农村,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农村经济十分贫弱,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城镇二、三产业规模弱小,不可能给农业以有力支持,十二个区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历任地委、行署的领导,都十分清醒,农村稳,则榆林稳,农村问题解决得好,榆林的发展才有希望。因此,历届地委、行署的班子都把农村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壮民同志来自农村,又在基层工作多年,十分清楚农村工作在全区各项工作中的位置和分量。他始终把三农问题牢牢系于心中,和地区其他领导一起做了大量艰苦卓绝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改善农村经济的基础,持续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南部山区的打坝、修梯田;全区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旱作农业的发展;加快农电、农村道路的建设;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把治沙造林、流域治理等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很大成绩。另一方面,把抗旱救灾作为榆林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大范围灾情发生后,地委行署都全力以赴,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自救。壮民同志在抓生产自救工作的同时,常常亲自到省政府寻求支援。由于措施得力,各级干部下到一线,加上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行发挥了制度性作用,全区农村在灾年中没有出现过大面积群众挨饿受冻和盲流外出的情况,保持了灾害之年的农村的基本稳定。农村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灾害之年的稳定,壮民同志是功不可没的。
壮民同志担任行署常务副专员、专员期间,榆林正处于煤气、油资源的大开发的启动阶段,榆林要快翻身快发展,就必须要抓紧抓好资源开发给榆林带来的历史机遇。壮民同志深深懂得这一点。煤、气的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全局的重大项目,地方的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尽最大可能地支持国家建设,这关系榆林的长远利益;二是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实时红利,这关系榆林的近期利益;三是抢搭国家开发的顺风车,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地方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关系榆林自身的发展后劲。另外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对当时较为封闭的榆林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各种思想认识、各种观念难免要发生激烈的碰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也是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一句话,任务既繁重又复杂。壮民同志身先士卒,协助时任专员的李焕政同志,和地委、行署的有关领导们一起,和相关区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一起,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成效斐然,使榆林资源开发的前期建设如火如荼地健康地开展起来。加上地方项目的跟进,榆林经济社会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见到了成效。这里边饱含了壮民同志的智慧、辛勤和汗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地委行署从全局的高度认真思索着怎样使榆林农业上一个新的台阶,既惠及农民,又适应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新的需求,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水资源充沛的榆林北部沙区。壮民同志曾对我说,他到沙区考察,看到改变沿用已久的马槽井自流灌溉,扩大了灌溉面积,这是农民的一项创举,在北部沙区发展井灌农业大有可为。原国家计委副主任金熙英同志来榆林考察,地委行署领导向他汇报了在北部沙区发展井灌农业的设想,金老兴致勃勃地考察了沙区,参观了多管井,在了解了沙区水资源情况后,认为完全可行,当即表态支持榆林开发沙区灌溉农业,地委行署及时制定了在北部沙区发展60万亩井灌农业的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得到了国家计委、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神华集团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几年的奋战,榆林北部,西起定边、东到府谷,延绵数百里的沙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贫穷的沙窝窝变成了富庶的米粮滩,潺潺流水、林网密布的网格田和一栋栋崭新的砖窑相辉映,沙区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榆林农业也跃上了新的台阶。如果说资源开发有国家意志在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榆林北部沙区的农业开发就是榆林人民的一大创举。壮民同志作为行署一把手,作为地区的主要领导,从决策到实施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壮民同志是党的优良传统的践行者。这是他能够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答卷的根本原因。
壮民同志长期从事实际工作,他养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他在工作中没有假的、虚的、空的那一套。从不搞花架子。务实是他一贯的作风。他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经常带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基层,去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办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壮民同志的工作中体现得十分突出。也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行署的工作在壮民同志的领导下,是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
壮民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也养成了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交朋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走群众路线是壮民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在壮民同志的家里、在壮民同志的办公室里、在下基层住的房间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从农村来的农民,从部门单位、厂矿企业来的干部和职工,甚至城镇的一般群众。他都能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和意见,了解下层乃至底层的情况,和他们一起讨论一些具体问题。和群众的广泛接触让他知道了群众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知道了群众对我们的意见,知道了农村的情况、城镇的情况。这使他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使自己的工作建立在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
壮民同志工作数十年,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他清正廉洁,律己甚严;他团结同志,善待群众;他任人唯贤,公道正派;他生活简朴,不嗜铺张;他真抓实干,硕果累累。他完成了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为官要义,他把一生献给了哺育他的榆林大地,献给了养育他的榆林人民,他没有遗憾。现在的榆林,已经旧貌换新颜。我想他是带着欣慰的心情走的。让我们缅怀壮民同志,再接再厉,再创榆林的辉煌。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