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贵讲解红色资料。刘娜李晶摄
历史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或回味无穷,或痛彻心扉,或温存久远。在榆林,有一位红色资料收藏爱好者——常保贵,他钟爱收集各种红色资料,触摸历史中的红色印记,让子孙后代铭记国家的历史与命运。初见常保贵,个头不高、精神矍铄,朴实随和的话语中透出一股坚毅与真诚。他把收集红色资料当成心爱的事业——这些资料类别多,数量大,价值高,无一不记录了中国的成长与发展。
爱收藏 视若“珍宝”
今年56岁的常保贵,是土生土长的米脂人。他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常存誏是新中国第一批公安人员,特殊的家庭环境是他钟爱红色收藏的重要原因。当年常保贵的父亲,还曾参与办理了震惊榆林的“东山惨案”事件,此事件的资料现今还被常保贵先生完整保留。
采访中,记者在常保贵住处的柜子里、沙发上、窗台上、床边、书桌上,到处能看到这些红色资料。每一本资料都被他用塑料袋封存起来,防止资料受潮损坏。据常保贵介绍,这些资料,包括革命宣传画、铁板画、瓷器、文革时期的红宝书、毛泽东选集、历史会议记录、纪念画册等很多种类。他感叹地说:“这种书籍类的就怕受潮,有一本文革时候的红宝书就受潮有了霉点,很可惜,很可惜啊!”
在这些被他视为“珍宝”的红色资料里,常保贵最为重视的是《红山惨案》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战绩》、陕甘宁边区报纸集。这三样资料真实再现当年史实,完整详尽,保存完好,具有相当大的历史价值。据常保贵介绍,近年来,有一本名为《大夏帝国》的书籍,是他梦寐以求的,多方打听才知道被一位湖南收集者获得。这本书里面详尽介绍了统万城当时的繁华与当时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习俗、环境状况、政治经济等史料。他告诉记者:“这是研究榆林地区极其珍贵的资料,我会抽时间去湖南寻回那本《大夏帝国》。一定要把它买回来,用于今后榆林地区的历史研究。”
费心血 一如既往
爱收藏,才会专注收藏。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常保贵退休之后,节衣缩食,一门心思收集红色资料。他在节假日、双休日也不间断,从点滴开始到拥有藏品数千件。常保贵笑着说:“光最近两年内,为收集这些资料,我就花费了二三十万元。花销较大,占用时间,家里人刚开始也不理解,可后来就同意了,女儿有时候还会说挺好的。现在退休了,我一个月的退休金都花费在这上面了”。同时,退休后常保贵还学习使用电脑,为了方便结交全国各地的藏友,还能在网络上与其他红色资料收集者互晒收藏品。
然而,常保贵的收藏并非只用于自己欣赏,更多的是捐献出去,让社会上其他人来观看揣摩。他有一张延安红军的饭票,是几经周折软磨硬泡三天才买到的,但是听说红色纪念会馆想收藏,他毫不犹豫就送了过去。他还给市委宣传部捐赠了7本有关西北局的珍贵史料。常保贵说:“我收藏这些东西,最主要的就是让它发挥价值,不管是展览也好,个人需要写资料也罢,我都很乐意帮助,愿意给大家提供出来。”
“平时我常教育孩子们,不能忘记历史。一辈子收藏红色资料,最主要的就是精神上的收获,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也给我自己补充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三十多年来,常保贵坚持收藏红色资料,自己也获益不少——在社会道德遭遇考验的今天,他和亲人能始终怀着真诚感恩的心,乐于帮助他人,资助贫困大学生,看望慰问孤寡老人。采访结束时,他由衷地希望,社会上的年轻人要更深刻地铭记历史,不忘历史,多少代先辈的流血和努力才换来今天的生活与安定,年轻人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踏实努力,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和国家。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