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小,春节在所有人的心里不外乎以下三个概念——吃好、喝好、拿红包。吃,自然不用多说,还没等儿孙们回家,勤劳的爷爷奶奶早已开始忙碌着“下三锅”,准备陕北特有的迎接春节的美食“八碗”了,喝的嘛,则多半是家中自酿的黄米酒,其醇香的口感足以让人一整个月都啧啧称赞。 过春节,另一个拿手的好戏便是除夕之夜收到的许多红包了,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份美好的期许,也是晚辈给予长辈的一份美好的祝愿。 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是富贵的象征,而中国的年对红色的青睐则是更近了一筹,尤其是在我的家乡陕北。 陕北的年俗中充满了红火、热闹、喜庆,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浓浓的年味也几乎都是由这象征吉祥喜庆的红色衬托出来的。 除夕当夜,长辈们皆准备好用红色纸张包裹着的钱币作为给予晚辈的新年礼物,这就是“压岁钱”。家族里的晚辈闻讯“要压岁钱了”,都纷纷跑去向大人索要。 新年的钟声将至,窗外是声声的爆竹和高入夜空的火焰,孩子们则手捧着一个个用红包装饰精美的压岁钱,祈求着来年一家人的好运气、好彩头。一直到入睡的时候,由父母长辈把装压岁钱的红包放于孩子的枕头底下,看着孩子枕着压岁钱沉沉地入睡了,长辈们无不感到温馨、喜悦。 这是中国人过年特有的习俗,从汉代一直沿用到今天。不过,那时的压岁钱在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一类的吉祥话,以及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的图案。 正像所有的传统习俗都有一个典故式的来由一样,压岁钱自然也少不了有它自己的传说。这一切,都是在小时候我和两个哥哥一起围坐在爷爷膝下听来的。爷爷是个爱讲故事的老人,对一些风俗习惯的故事更是了然于心,每当我们想知道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时候,总嚷嚷着让爷爷给我们讲故事,特别是那时自己的性格受到两个哥哥的影响甚多,便不由得对一些舞刀弄枪、牛鬼蛇神的故事颇有兴趣。多少年过去了,我却依然记得爷爷在讲这些故事时认真而神秘的表情。 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做“祟”的小妖怪,每每大年三十的夜里出来,他黑身白手,专摸睡熟了的小孩的脑门,而被摸过的小孩则个个发高烧、说梦话,梦醒后变为傻子。那时有一户老年得子的夫妻,他们对孩子十分宠爱,为了防止“祟”的入侵,就一直逗孩子玩,不让其睡着,孩子无意地翻出红色的纸和铜钱,就整晚包来包去地玩。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睡意萌生的父母坚持不眠,为孩子守“祟”。正在这时,那个装着铜钱的红纸包发出一道金色的亮光,吓跑了正准备伸手摸孩子脑门的“祟”。后来这件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效仿,在大年夜里用红纸包上钱压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从此“祟”就再也不敢来侵扰了。 压“祟”钱,也在人们天长日久的改良中,取了相同发音的“岁”字作为名称,一直用到现在。 已经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的我们,由于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家庭,仍被长辈们亲切地唤作“孩子”,收到压岁钱的红包自然是不可少的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准备大大的红包,把自己的工作所得包裹起来,作为一份礼物送给自己的长辈,祈求上天庇护整个家族,消灾消难,添福添禄。 或许,这其中的含义并不仅仅于此,一起被装进红纸包里的还有我们这些晚辈的一颗奋进的心和成长的足迹!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