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三十贴对联是家乡父老乡亲们的一件乐事。先小门后大门,红红的春联掀开了新年喜洋洋的气氛。这时候,小孩子们燃一串炮竹,寒意尚浓的山村,也就一下暖意融融、红红火火了。
旧时,家乡家境贫寒的人家,过年宁愿缺衣少食,也要买些红纸,请人写春联来贴,以企盼来年的福气和财气。乡亲们不但注重春联的内容,而且对春联的格式也特别讲究。
一是讲究大气。大门上要贴双对联,其中大门墙上的一副要写得既阔又长,人称“顶天立地”。大门上贴的春联“福如东海水长流,寿似南山不老松”,眉为“欢度新春”。特别大的“福”字,不但要对称贴在大门的门板上,而且要写得像小方桌那么大,显得豪华气魄。
二是讲究红火。中堂的对联配挂“八仙过海”“五福临门”格外醒目。小房对联配贴“五子登科”“吉庆有余”等小幅年画,耐人寻味。灶房的对联专为“灶爷”而贴,多是“一家之主”,有的还贴小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庄稼人盼个风调雨顺,给老天爷贴着:“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土地爷是农家的命根子,给土地爷贴着:“五行土德厚,三财地道深。”猪圈、羊圈、牛棚上的对联大多是“槽头兴旺”,连磨、碾子上也要贴带喜生财的字条,窑壁上贴着“抬头见喜”“贵人扶持”“身卧福地”,院墙上贴着“满院生辉”,院门外贴着“招财进福”“出门见喜”。
三是讲究吉祥。“福”字倒贴,叫做“全福到了”;“寿”字拉得长,称为“人间都长寿”;“喜”字双口要张大,喜言“双喜临门”;“财”字中间要配“我”字,说“对我生财”。整个气氛,充满吉利、祥和。
四是讲究切意。父亲的朋友只读过两年冬书,不但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对联也编得切意。一年过年,他为我家撰联为“共产党开辟光明路,毛主席引来幸福泉”。记得有一年过年,村里有个独女户,赘了一个青年后生上门,大门上贴了“婿作子子作婿两全其美,女为媳媳为女一举双得”的对联。横眉:“美满家庭”。一九七七年春节,时任绥德县委书记隔冠中,为了让全县父老乡亲们春节吃上一顿饺子,全县不分大小每人供给三斤小麦,那年春节乡亲们贴了“春节饺子政府管,生活虽苦心头欢”的春联,横眉是“也算过年”。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真是大米白面不稀罕,吃肉挑瘦不爱肥,谁还盼过年那点变色饭。春节的对联是:“大米白面家常饭,日子越过越美满”,眉是“天天过年”。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