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周易】 相传周文王姬昌等著。该书以八卦(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不同排列组合,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引起变化的根源,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道德经】 一称《老子》,春秋时李耳(字伯阳,又字聃,俗称老子)西游秦国时著。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1章为《德经》,合称《道德经》①。道家的经典著作,被奉为《道德真经》。书中用“道”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包括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吕氏春秋】 一称《吕览》,秦吕不韦及门客撰于咸阳。成书于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26卷,分12纪、8览、6论,计160篇,20余万字。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书中保存了很多古史旧闻,遗语佚著,以及天文、历数、医农、音律等方面的知识,对研究秦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较高价值。书成,吕不韦命公布于咸阳城阙,宣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人评价该书:“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 【春秋繁露】 西汉董仲舒著于长安。17卷82篇。该书以《春秋》为本,然所论内容多与《春秋》无直接关联,推崇公羊之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杂以阴阳五行之说,比附自然与人事,阐述“天人感应”理论。将孔子神圣化,将儒学神学化。该书对研究西汉长安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化教育等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原道】 唐代韩愈作于长安。著名哲学论文。文中提出了道统的观念,为儒家的封建道德学说和社会政治理论辩护,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号召,坚决主张毁灭佛、道两家的学说并禁其活动,“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态度鲜明,言词激烈。 【泾野文集】 明代吕柟(今高陵县人)撰于西安。36卷。其中《性理粹言》10卷、《泾野子内篇》27卷、《泾野子外篇》2卷、《四书因问》6卷等为哲学著作。上承张载的理学思想,批判王守仁“致良知”学说,提出“格物以究理”、“先知而后行”的观点,对于促进关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冯少墟集】 明代冯从吾(长安县人)撰于西安。22卷。其中《元儒考略》4卷和《关学编》4卷等为哲学著作。《关学编》,4卷。卷首为秦孔门四子,列秦子、燕子、石作子、壤驷子四小传。卷一列北宋张载等九人,卷二列金杨天德一人、元杨奂等八人,卷三、卷四列明段里坚等十五人。另有十一人各为小传分附于相关史传。每传内编次大体先钩稽其理学事略,再简述其思想要旨,后记其理学著作。依据历史顺序,各传之间的师承授受关系,探索关学的源流,总结关学历史的发展。该书是研究宋明理学,特别是其在关中地区发展的重要参考书。 【二曲集】 清代李颙(今周至县人)撰于西安。26卷。其中《儒鉴》、《四书反省录》6卷等为哲学著作。上承张载、吕柟的理学思想,推崇朱熹、陆九渊,重视实学,提倡“明体适用”,“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对于促进关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宋明理学史】 (上、下卷) 西北大学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1984~1987年出版。该书详细论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其中上卷1985年获陕西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其他】 《怎样认识客观世界》,李过阳著,1957年出版。通俗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讲话》孟宪俊等著,1982年出版,分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受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奖励。《历史唯物论》,祝大征主笔,1982年出版,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思想通史》(一至四卷)、《中国思想史》(上、下册)、《中国哲学简史》(上、下册)、《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儒学发展史》,80年代出版,西北大学侯外庐、张岂之等主编或参编,80年代出版,分别论述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陕西师范大学陈俊民著,1986年出版,1989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①注: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