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一支年轻的文学创作队伍在铜川开始形成,创作出一批如诗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表现时代特色的小型作品。“文化大革命”中,群众文学创作一度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铜川文学创作呈现繁荣景象。1989年,全市共有文学爱好者千余人,骨干120余人,其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累计有千余篇。获省级和全国专业系统奖励的主要作品有:小说《矿山妹子》、《窗》、《小保管和黑煞神》、《不称职的妈妈》;散文《扶桑赋》、《矿山初雪》等。省级出版的主要文学著作有:铜川矿务局编写组撰写的矿史《霸王窑》和《矿工恨》,秦凤岗著的儿童文学《伟大的历史功勋》和历史小说《药王孙思邈》,孙溥泉、王明皋、李经纬的文学普及读物《药王孙思邈》,赵剑、王明皋的《药王孙思邈的传说》,王世雄编写的《放羊娃》、《猪八戒的传说》、《人世奇闻》和《猪八戒新传》,车周兴、张希巡、张治河创作的戏剧《刘糊涂断案》,李延军编写的《轩辕黄帝的传说》等。 《铜川文艺》(季刊)于1973年2月创刊,是铜川业余文艺作者的创作园地,内部发行,由群众艺术馆主办。1975年因经费困难停刊,1979年复刊。至1989年,累计出刊40期。内容以各类文学作品为主,并开辟歌曲、美术、书法、文艺、评论等专栏。每期印刷1500册,面向全市发行,并和省内外艺术馆、图书馆等对口单位交流。 1978年后,群众业余文艺报刊创办较多。其中有市教育学院编辑的《风华》、铜川师范学校编辑的《蓓蕾》、铜川矿务局编辑的《晨曦》、王石凹煤矿编辑的《扶桑》、桃园煤矿编的辑《桃园》,鸭口煤矿编辑的《鸭口春苑》等。这些报刊为繁荣铜川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