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美术 清代,同官画家李均擅长山水羽毛花卉,书法也称盛一时,“时人若得其片纸尺幅,皆珍藏之,购者亦不惜巨资”。 新中国成立后,铜川地区的美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很多毕业于高等美术院校的大专学生充实了美术队伍。同时,还涌现出许多业余美术爱好者,从而形成了一支可观的美术创作力量。1976年以后,宜君农民画、耀县版画、城区儿童画、郊区民间工艺美术相继出现,并且取得重要成果,使县区形成各自特有的美术品种优势,全市群众性的美术活动空前活跃。全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美术作品展览。1982年,铜川矿务局、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参加全国煤炭系统美术展览作品50多幅,获奖作品20多幅。 宜君农民画继承保留古老传统文化的古朴风韵,吸收当地民间剪纸艺术的优点,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富于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它借鉴于当地刺绣和唐宋陶瓷以黑白为主的着色方法,格外鲜明夺目,给人以开朗、欢乐、向上的艺术享受。取材以写意为主,主要描绘陕北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神话传说,极富生活气息。1978年以后,宜君农民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发展很快,全县业已形成近百人的农民画创作队伍。选送到市、省和全国展出的作品400余件。1985年2月,宜君农民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首都美术界的震动,在京的著名画家、教授、学者以及外国友人等,赞扬宜君农民画是“异军突起”、“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支鲜花”,“令人耳目一新”。在展出的122幅作品中,有21幅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收藏,有6幅选送到美国、法国、挪威、瑞士等国家展出。 70年代,在省美协下放到耀县文化馆的版画家修军的大力扶持下,耀县版画创作活跃,成就斐然。1982年,耀县成立版画协会。1983年,耀县成立业余美术学校,以教学版画为主。 铜川流行的各类民间美术形式还有: 绘画 系年节时,群众绘画并张贴的工艺画和水墨画,也有用油漆绘画在家具上的山水、花卉、动物和人物等图案。 塑刻 流行的有石刻、砖塑和泥塑。石刻多用于牌坊、石碑、拴马桩和墓碑。砖塑多用于古建筑的门楼、屋脊、墙壁等。泥塑通常用于庙宇中的神像造型。80年代后,一些公共游乐场所建造假山、石洞、塑像等,开始采用水泥雕塑和石雕。 造型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陶瓷制品,如陈炉、庄里陶瓷厂设计烧造的香炉、花瓶、猫枕、碗、杯、壶、盘等,以及其他仿古制品。另一类是纸扎灯笼造型,有各种动物、花卉和器物,种类有百余种以上。 刺绣 有彩绣和平绣两种,彩绣是用彩线绣于鞋、枕、被等布料上,平绣则采取刻、刺等手法,将图案绣在床围、桌布上。其图案主要为各种动物、花卉等。近年来,机绣开始盛行。 剪纸 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窗花,农村较为流行,另一种是专为刺绣而剪的各种花样。 馍花 逢年节、寿诞、婚丧等民间风俗礼仪中,用豆、枣、面等料巧妙搭配造型。 (二)书法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书法一直比较流行。80年代以后,书法艺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学校对学生加强书法训练。市群众艺术馆多次举办全市性的书法作品展览。铜川矿务局工会举办过书法函授班,培养人材,推动了书法活动的开展。1986年,全市有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6名。 (三)摄影 新中国成立前,铜川的摄影仅限于营业性的照像馆。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逐步有所发展。随着群众性摄影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群众文化团体、大中型厂矿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设置专职或兼职摄影人员,配备有摄影器材。历年来,在省级以上影展评比中,获奖作品有20余幅。198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陕西分会铜川支会成立。1989年,全市有会员30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