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同志纪念碑文 郭述申 徐宝珊,原名许维豫,湖北省汉川县人,1903年生。父,许菊清,私塾教师,家境贫寒。宝珊自幼随父读书,1923年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26年毕业,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毕业回乡后,组织农民协会,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2月进国民革命军武昌教导大队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在汉川、云梦、应城三县边界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任中共川、云、应县委书记。1929年调鄂东北,任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豫边特委委员、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任鄂豫皖特委委员、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省委成立后,历任省委委员、鄂东北道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1933年11月,省委书记沈泽民病故,代理鄂豫皖省委书记。他和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等同志一起,领导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并任鄂豫陕省委书记。 宝珊同志长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积劳成疾,不幸于1935年5月9日病逝于陕南商洛地区龙驹寨。 宝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早年立志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发动农民起来革命。他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异常艰苦的年代里,接任省委主要领导工作,和省委其他同志一起,领导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以及开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工作。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忘我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善于倾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他关心对党员的教育,注意纠正党的生活中的不良倾向,是鄂豫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一位有卓越贡献的领导人。 宝珊同志逝世47年了。中共陕西省商洛地委和商洛专署,并经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在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为徐宝珊同志建立纪念碑,以表彰他的功绩并教育后人。我作为他生前的战友,浴血战斗,甘苦与共,深知其为党、为人民、为中国革命贡献了毕生精力,卓著殊勋,谨此碑文,以志永念! 1982年9月撰文 小考:作者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撰文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虽死犹生 永垂不朽 刘 庚 1946年7月,我中原解放军突围西进,动员的口号是打回延安去。因而部队士气旺盛,所向披靡,很快挺进到商洛山区。这时敌人前堵后追,兵力很大,党中央遂揞示,中原部队到陕南后停止前进,与当地以巩德芳同志为首的游击队一起,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鄂豫陕边区游击根据地。 大约在此前一个月,我受中共西北局和陕西省委的派遣,到商洛协助巩德芳等同志,做好迎接中原突围部队的准备工作,我到商洛山区不久就会见了德芳同志,向他传达了省委的指示,他向我介绍了商洛地区的武装力量,群众运动和敌我形势。当时,他慷慨激昂,信心百倍,举臂表示决心:一定要胜利完成党组织交给的这一光荣任务。 中原主力一进陕南,德芳同志就在以王力同志为书记的商洛工委领导下,立即进行精心部署,从反映敌情地形、做好向导到隐蔽伤病员、筹措给养等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力求使中原主力部队一到商洛地区,就能很快站稳脚跟,开展游击战争。 德芳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受过训练,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坚强的斗志和坚定必胜的信心。又是当地干部,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他熟悉地形,了解敌情,常常亲率地方游击队,有力地配合中原主力出其不意,打击敌人。一次在西荆公路上袭击敌货车,缴获了大批衣物。他在敌人反复围剿的严重情况下,把中原主力的伤病员分散隐蔽在群众家中,千方百计寻找购买药品,要求精心护理,使他们很快恢复健康,重返前线。在部队急需棉衣过冬的时候,德芳同志发动群众,分散进城购买棉花和布匹,赶制了一批棉衣。 德芳同志足智多谋,机动灵活,在敌人日夜围剿,疯狂叫嚣要追捕李先念等领导同志的情况下,为便于经过长途行军,缺乏营养和休息而体弱生病的李先念同志有一个安全休养的地方,德芳同志深思熟虑,选择了商县北宽坪山上的玉皇庙,做为先念同志疗养和指挥部队的地方。当时北宽坪周围的山梁上、川道里,到处布满敌军的帐蓬,而陪伴在先念身边的,却只有我、肖建章参谋及一名警卫员。我们就是这样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安全地隐蔽了几昼夜,直到先念同志基本康复,才离开这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