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藏粮 (花鼓剧) 龙赓贤 时间:1980年秋收后一日。 地点:陕南某地耿家岗。 人物:老耿:50岁,农民。 耿春燕:25岁,老耿的女儿。 黄大牛:28岁,生产监督员,耿春燕的未婚夫。 老刘:42岁,公社书记。 景:耿家。正面是一条柜,柜内装满粮食。柜上放着收音机、崭新的钢皮暖水壶、玻璃茶杯、算盘、账本。左侧有一苇包,苇包内装满粮食。右边依次堆放着五麻袋粮食。旁边靠着一个大竹篓,屋角放着一把锄头。 幕启:老耿手拿旱烟袋,兴冲冲上。 老耿:(观看天气)又是一个好天气!(唱) 蓝蓝的天空深又远, 山鹰展翅白云间。 柔风悄悄来问好, 枫叶似火舞翩跹。 山涧流水叮咚响, 轻言细语贺丰年。 老耿我心花怒放愁眉展, 我一家不愁吃和穿。 你看这玉米、大豆、谷子、小麦样样有, 大柜、小仓都装满。 槽上喂了五头猪, 个个肥胖肚儿圆。 从今后我再不吃返销粮, 从今后我再不求人怜。 这样的日子真个谄(chàn)。 叫人越想越喜欢! (白)今年收的粮食简直没处放了!三格大柜装的满满的,苇包装的满满的,还有这(用手点数)一、二、三、四、五,整整五麻袋。哈!我活了五十岁了,收这么多粮食还是头一回!(猛想起)哦——我记起来了,昨天大队通知叫我把产量核实好,今天公社来人统计哩,叫我赶紧把春燕叫出来算一下。(向内)春燕!(春燕上) 春燕:爹,啥事? 老耿:赶紧把咱家的产量算一下,等会公社来人要报哩! 春燕:(取出账本和算盘)夏季小麦五百七十斤;洋芋一千五百斤,按五斤折一斤主粮,三五一十五,可折三百斤;夏季共计是八百七十斤。秋季包谷二千五百斤;大豆六百三十二斤;谷子二百斤,按百分之七十折主粮一百四十斤;荞麦三百斤,按百分之七十折主粮二百一十斤。秋季一共是三千四百八十二斤,加上夏季八百七十斤,全年总产是四千三百五十二斤。咱们的包产任务是二千斤,超产两千三百五十二斤。 老耿:你算一下,咱四口人,每人平均多少斤。 春燕:(拨算盘)逢四进一,四三七余二,逢四进一,四三七余二,逢四进一,每人平均一千零八十八斤。 老耿:(高兴地)这数目不小呀! 春燕:就是呀!(唱) 极左思潮违国情, 强拉硬凑搞“大公”。 岗上的土地全荒芜, 叫咱到岗下去上工。 崎岖山路难行走, 还没干活腿先疼。 生产队里心不齐, 集体做活一窝蜂。 懒人不愿把力出, 混混搭搭磨洋工。 老实人越看越气馁, 忧天怨地发叹声。 混乱现象难纠正, 天天都有吵骂声。 这大合泥呀一窝蜂, 产量怎么能上升? 老耿:(接唱) 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党中央察国情政策英明。 从实际出发是根本, 发展生产头一宗。 咱家包产到了户, 产量立即就上升。 春燕:爹,产量统计好了,等会公社人来了给报一下,咱到场上晒漆籽去。 老耿:好!(二人下。大牛拿产量登记册上。) 大牛:(快板) 提起报产量, 年年头发疼。 上边说太低, 下边说“胡成”。 三番五次定不了, 我只得捏着鼻子把嘴哄。 今年春燕家包了产, 上报产量要慎重。 不管他报多或报少, 我要和队上来平衡。(进门。向内)耿大叔! (老耿上) 老耿:大牛,你来啦! 大牛:耿大叔,你家的产量出来了没有? 老耿:出来了! 大牛:全年总产是多少? 老耿:四千三百五十二斤,每人平均一千零八十八斤! 大牛:(吃惊)啊!这么多……(沉思)耿大叔!(唱) 你为人忠厚心直杠, 实事求是美名扬。 今年包产到了户, 报产量莫叫我受“难场”。 老耿:(接唱) 我一生不会瞎胡弄, 心直口杠直通通。 收下的粮食我清楚, 不多不少是实情。 大牛:大叔,你要好好想想,产量是不是那么多? 老耿:大牛,你咋不信服大叔呢?我报的一斤不多,一两不少,是实实的数儿! 大牛:今年全社只有你一家包产到户,你家的产量关系重大,你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那么多! 老耿:你说我报的少了? 大牛:(摇头)不是的。 老耿:哪……哪莫非嫌我报的多了? 大牛:你要好好掂量掂量。 老耿:奇怪啦!往年你们总嫌下边报的产量少,不是批判就是斗争,怎么今年转了向啦?我还是那句话,一斤不多,一两不少,总产是四千三百五十二斤,每人平均一千零八十八斤! 大牛:大叔呀!(唱) 六九年呀好伤惨, “四人帮”横行起狼烟。 你在三队当队长, 为报产量挨批判。 说你带头瞒了产, 要把产量加一番。 你一口咬定产不变, 全社游斗十八天。 打掉你这“土围子”, 产量加了二万三。 先进红旗公社飘, 卖余粮独把鳌头占。 全队老少齐出门, 冒着风雪去讨饭。 单丢下大娘受饥寒, 上东坡常把草根挖。 有一日脚打滑呀心慌乱, 跌下崖一命丧黄泉。 老耿:提起这事我心都疼哩! 大牛:既然心都疼哩,为啥把产量报的那么多?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