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音乐舞蹈在蒲城历史上记载较早。北周保定四年(564),保南乡《圣母寺四面造像碑》,刻有乐舞人物形像,十分生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立于三合乡双庙村附近的《大唐代国长公主碑》,不仅记载了代国公主喜好音乐,说她“至于箜篌、笛、琴、琵琶、七弦、阮咸、筝,隔帘□之,随手便合,有若天与,实同生知”。而且还记载了一次宫廷歌舞演出时的盛况:“初,则天太后御明堂宴,圣上年六岁为楚王,舞长命女;□王年十二为皇孙,作安公子;歧王年五岁,为卫王,弄兰陵王兼为行主,词曰:‘卫王入场,咒愿神圣神皇万岁,孙子成行。’公主年四岁,与寿昌公主对舞西凉,殿上群臣咸呼万岁。”碑文中的“长命女”、“安公子”、“兰陵王”、“西凉”即是唐代乐舞名称。1974年在三合乡安王武家村出土的《大唐故金仙公主志石》,也有“馆台北阚接笙歌于洛滨,珠阁西临聆箫曲于秦野”的记载。长期流行蒲城民间的音乐,主要有鼓吹乐、锣鼓乐、民歌等,民间舞蹈主要有八仙板、打花棍、腰鼓、秧歌等。据县文化馆1975年以来的搜集整理,蒲城民间乐舞曲目已达100余首,现已有11首分别被选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和《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