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王泰吉之纪念塔碑文 王泰吉同志,字仲祥,一九○六年生于陕西省临潼县北田镇尖角村一农家。六岁时,随父王新斋到西安,入同志小学读书。十二岁,转学于王幼农先生私塾。越三年,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又三年,入黄埔军校。此时正值一九二四年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王泰吉同志即于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任河南督办公署学生营排长。又任陕军等三师学生营长。一九二八年驻防麟游,率部起义,拟在陕甘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不幸失败。未几,参加渭华暴动,又告失败。一九二九年,在山东会见杨虎城将军,杨甚器重之,委为马文德旅参谋长。一九三○年,调充新兵训练处处长,后改为骑兵团,任团长。一九三三年,驻防耀县,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即被委为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师长,同刘志丹等同志驰骋于陕甘边区。一九三四年,为积极发展革命势力,经红四十二师中央师委会决定赴豫陕边境担负新任务。率部东行,经淳化县通润镇,为旧相识马从云(时国民党伪淳化县民团团长)出卖。拘押旬日,遭受惨刑(时农历正月十八日上下九时于西安军法处内),未尝少屈。终被解至西安,从容就义。时年仅二十八岁。当在淳化失事时,著有《困顿漫语》 一册,不下万言。中有一语云:“引颈辞世诚快事,瞑目庆祝红旗飞。”其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业之英雄气概,将永垂不朽。 (该纪念塔于1951年7月建于西安市革命公园内) 郎瑞亭同志纪念碑辞 陈元方 郎瑞亭(1919~1968) 陕西临潼栎阳镇里仁村人。少年时,目睹苛政,萌革新志。及长,就读三原省立三中,品学兼优,逐渐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36年冬,参与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三原地方队部队长。次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曾两次去中共陕西省委党员训练班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发动同学,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营救被迫害的进步教师。1939年初,党组织派遣回栎阳区,从事地下党工作,任区委委员,继任书记。翌年,任中共三原中心县委委员。此时,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掌握武装的党员毛瑞甫遭敌暗杀,杨宜翰幸免,旋亦病故。县委领导人调离,留瑞亭坚持斗争,分管栎阳、泾阳、高陵党的工作。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定正确地执行了党在国统区的方针政策,巩固发展了党的组织,建立了交通网点,先后护送党员和青年学生300余人进入边区。积极扩大统一战线,布置党员打入敌乡、保政权。特别是组建武装支部,使秘密武装与合法武装相结合,为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1941年秋,与党外朋友魏景元、王子龙密议,组织武装力量支援交口地下党反击了地方反动势力对赵家庄的围剿,营救进步人士。1942年秋,动员王廷兰将秦剧“竞存学社”送进边区,成为当时延安民众剧团一部分。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9月,我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秘密经过陕东南、渭北返延安,途经栎阳,病住北聚合村李发春家19日,瑞亭亲率地下武装人员日夜警卫,并延医为其治病,保证安全过境。1948年5月西府战役期间,为阻敌增援宝鸡兵运,组织武装力量,配合我渭北总队二支队炸大程铁桥,发生战斗,积极抢救伤员,掩护部队撤离。在漫长的地下斗争中瑞亭历尽艰险,卖产借贷,支持革命,忠贞不渝。解放后,历任中共澄城、临潼县委书记,渭南地委委员,统战部长,带病坚持工作,鞠躬尽瘁。“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不畏横暴,坚持斗争,终被害死。时为1968年12月29日,年49岁。 华清宫新建记 丁耀祖 华清宫乃唐玄宗在骊山温泉修建的一座离宫,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自安禄山乱后,渐次衰败。以后各代虽有所整修,但其规模已是每况愈下,到解放前夕,只有今五间厅周围一席之地,名曰“华清池”,其温泉浴室已寥寥无几,至于原华清宫的建筑已荡然无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中共陕西省委和省政府为了满足人民洗浴游乐的愿望,经过了多方考察,于1959年7月中旬开会,决定对华清池进行扩建。筹建施工人员经过了一番紧张的准备,确定了以唐华清宫风貌为主并吸收苏杭园林特点的总体设计蓝图,并以此工程向十届国庆节献礼。自八月十日正式开工,采取大破大立、边搬迁、边集资、 边酬料、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经过艰苦的努力,到9月28日,所预计的各项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工程项目计有:九龙汤内的上、下湖,湖堤、龙舟、回廊、飞霜殿、东西配殿、晨旭亭、龙吟榭、澡池三座(九龙池、莲花池、海棠池);华清东院的四座家庭澡池、商业门市部、禹王殿改修;东花园的餐厅、旅馆、逍遥亭;兵谏亭的上山公路改道和亭下石级;三里河的水库、引水渠、九龙汤瀑布;九龙汤的竹林、假山和九龙汤、华清池东院、东花园的绿化以及城内男、女群众池等20余项。在仅仅48天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为一大奇迹。这一工程的完成,为以后华清景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这一工程的是原西安市副市长杨晓初。他有园林建设的卓识,魄力过人。组织了一个坚强的筹建施工领导班子,在时间非常紧迫、施工项目繁多,且资金、材料、施工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条条集资办法——即按与工程有关的系统如商业、水利、交通、城建、文化、绿化……等,使起初只有1000元(文物山上建修费)的资金到最后工程结算达108万元。建筑材料除多方筹集外,又采取拆旧利废的办法以补其不足。建筑单位除省建四公司、市建二公司外,又调动县建筑队和几个公社的民工队担任施工。多头并进,分工负责,严密部署,日夜奋战,必要时动员各机关单位、商店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参加义务劳动。临潼县党政领导通力合作,全体人民,齐心协力以促其成。终于使广大人民群众在1959年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赏心悦目的畅游了古老而又崭新的华清宫,使当年帝王享乐之处,成为今日人民游乐之地,诚为一大快事。 我有幸于筹建华清宫之时,担任工程指挥部秘书工作,得知其情,故略记其始末以昭后来者。 1980年5月 建桥记 临潼南依锦绣骊山,北眺沃野荆原,文物荟萃,闻名中外。久因渭水中隔,旅贸不畅,人民备受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共筹经济起飞大计。地方领导顺潮流,纳民意,民办公助兴建渭河大桥。 事举,全县人民热烈拥戴,驻境军、工、企事业单位积极赞助,更承上级支持,始于1983年10月29日破土动工。1985年6月1日剪彩通车,千秋夙愿变为现实。民工千余,历尽艰辛,创建桥业绩,工期缩短一年半。桥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57孔,跨径20米,荷载汽-20,挂-100;全长1145米,桥面车行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0.75米;桥头砌石护坡,引道南长300米,北长900米,涵洞4处;预算投资708万元,实支660余万。 大桥落成,威然壮观,山河添秀,古邑增色,长虹卧波,天堑变通途。盛世盛事,树碑为记。 临潼县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五年六月一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