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宋·景德二年(1005),右谏议大夫梁鼎所撰青峰山碑文载:“右扶风郡,北盘岐山,南据秦岭,地之形胜,甲于关辅。秦岭之南,蜀山北走,突霄摩霓,磅礴万里。至是崒然若奔而驻其秀,绝者曰青峰,涵碧孕翠,迥峭如削。自山麓缘危登陟,猿经殆将百里。至于是峰,人迹复绝。窅若物外。中有洞穴,深不可测,旧传阿罗汉隐息于此。” 现存明代钟铭云:“今青峰山万先,迦叶佛潜修之地。”又云:“唐·同光帝驻驿之所。” 青峰山碑碣铭文曰:“时,清·泰主潜隐斯地,为重法,故奉禅师若保,付遽请结茅兹峰,以为禅宴之所,由是经管结构栋宇大备。峨峨梵刹,不日成之,四方游学归之,与山谷曹溪相伴。清·泰主以旧恩降玺书劳问,赐命服及‘彰胜大师’之号”。 陕西省文物普查队宝鸡市普查组1988年7月于太白县普查,根据青峰山唐代僧人墓群及其他遗迹证明:青峰山,唐代为宫廷寺院,明代为王府山坊,规模宏大,僧侣众多,不同凡响。至今,原寺的铁铸板瓦、滴水等遗物,俯拾皆是。寺中僧侣园寂后,即葬于山上,两峰是埋骨的主要墓地。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40米,残塔遗骸随处可见。有些保留完整的石塔造形别致,风格独特。……为研究唐、明代佛教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资料。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