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群众性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在咸阳市乃至全省都有较大的影响,常年活跃在乡间的除县人民剧团外,还有民间业余剧团16个,皮影社38个,自乐班208个。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县文教部门十分重视民间戏曲创作,仅1975年11月举办的全县戏剧创作、演出经验交流会,参加者多达430人,省、市应邀代表170多人,16个演出团体,演出21本小戏。是年9月16日,本县被省文化局命名为“小戏之乡”。流行在本县的剧种主要有秦腔、木偶、皮影戏。 本县的县剧团、民间职业剧团和自乐班演出的剧目主要是秦腔。县剧团自1952年10月建团以来,上演了秦腔《铡美案》、《三滴血》、《火焰驹》、《窦娥冤》和《夺锦楼》等传统剧目100多个,《红灯记》、《沙家浜》和《杜鹃山》等现代戏30多个。自己改编、创作上演的历史故事剧有《郁轮袍》、《双命案》和现代戏《秦川儿女》、《渠水东流》、《车轮飞转》、《爬坡》等10多个。从70年代开始,在陕西省工农兵艺术馆和咸阳地区工农兵艺术馆的大力支持下,本县开展了群众性的现代小戏创作、演出活动。县上多次举办小戏创作学习班和调演、会演大会。1975年9月16日省文化局在本县召开全省戏曲工作现场会,还出版了小戏专集《车轮飞转》,进一步促进了本县戏曲事业的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的戏曲创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