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宜川县清代以前向无志书,数千年之事漫无统纪,虽有宜人私纪一二草本,皆疏漏舛错无考,清代以来曾修志3次。 清乾隆十八年(1753),吴炳篡修、王绥极参订,为第一部《宜川县志》,原为刻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 民国十年(1921)曾铅印,铅印本今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省考古研究所图书馆、省博物馆及宜川县档案馆。另有手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和陕西省图书馆。吴炳,江西南丰人,进士出身,宜川县知事。因幼读《禹贡》,在宜川任知事期间,念“既载壶口之语”,数千年宜地缺典,时值大中丞陈公抚陕,面谕采辑邑志。吴亲自搜集资料,复取省通志为纲,郡志为纲目,考证。又集邑士讨论,三易稿而成《宜川县志》。全志首卷由关中旬宣者桐城张若震、中宪大夫、知延安府事沙敬阿、朱佐汤为该志作序。刊有县境、县治、文庙县署、壶口图6幅,卷分方舆、建置、田赋、祠祀、官师、选举、人物、艺文8卷46目。 民国十七年(1928),薛观骏续修《宜川县志》,为石印本,今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省档案馆。因175年未再修志,历年已久,懿行事迹日就湮没,奉省政府令,县政府委宜川县教育局长薛观骏采访资料并与邦人士多方采访蒐集而成。首卷设有县境疆域图和县治城图、宜川山脉河流道路图、内分卷同前志,卷末设杂记。 民国三十三年(1944),由余正东纂修,黎锦熙校订《宜川县志》,铅印本,收藏广泛,除省内大图书馆外,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内蒙、吉林、甘肃、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图书馆均有藏书。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延安、宜川档案馆与各机关单位均有复印本。 首卷有国锡山、陈诚、余正东、陶峙岳、黎锦熙、吕绍熊、马潜、吴致勳、呼延立人、曹伯箴为该志所作的序。余正东时任陕西省第三行政区专员,出巡宜川,率杨致一、霍克让两人亲驻宜川县府,组织采集资料纂稿达80日、草成初稿10余篇,携归洛川,仍责成杨、霍2人成其余各志,并约吕绍熊核稿,余则复加商定,分批寄西安,托黎劭西润色审正,吴致勳编订校印,在半年之中完成。该志并附有宜川县城全图和壶口图、孟门全景、兴集(秋林)镇、虎头山、凤翅山图照。 全书共为4册27卷95目,设疆域建置志、大事年表、气候志、地形山水志、地质志、人口志、物产志、地政农业志、工商志、交通志、社会志、吏治志、自治保甲志、财政志、军政志、司法志、党团志、卫生志、教育志、宗教祠祀志、古迹古物志、氏族志、风俗志、方言谣谚志、人物志、艺文志、丛录。其体例及纲目设置较前志合理、完整,记载较详。 此外,清末无名氏编有《宜川乡土志》1卷,稿本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民国二十六年(1937)收入燕京大学图书馆铅印本《乡土志丛编第一集》中。该铅印本,今全国各地50余家大图书馆均有收藏。《宜川乡土志》前刊县境图,设星野、沿革、疆域、城池、山川、里甲、古迹、胜景、风俗9篇,各篇简明扼要。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