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剧文学 1940年,绥德分区民众剧社教练艾维正编写了秦腔现代剧《药酒计》,1942年艾维正又编写了秦腔历史剧《荆轲刺秦王》。1944~1947年,分区文工团先后自编自演了大批秧歌剧,如于学伟、王丕祥、公木合编的《乡长刘润生》,王生武(即王绳武)编的《王老汉和八路军》,王丕祥、杜锦玉合编的《民办学校》,王生武、贺鸿钧等合编的《李兰英翻身》,吴江平编的《拥军乐》(快板剧,1944年绥德《抗战报》发表),杜锦玉、贺鸿训、贺鸿钧、高瑞如等合编的《抗属刘凤莲》,王震之、于学伟、王丕祥、王生武等合编的《巧取玉皇顶》,王生武、杜生华合编的《一件皮袄》,王生武、杜锦玉、贺鸿钧、岳瑟、高鹏等合编的《上冬学》、《巫神害》,贺鸿训,贺鸿钧合编的《喂鸡》(1946年《解放日报》发表),王丕祥、杜锦玉合编的《铁柱子老常》,杜生华、高志艺合编的《你看我是谁》、《抓敌探》,岳瑟编的《杨道原》,王丕祥编的《无定河畔上》,王丕祥、杜锦玉、王爱民合编的《双报仇》(1948年大众出版社出版),张怀良编的《自卫军》,郭阳庭编的《四老汉》(快板剧),等等。此外,张醒民编了秦腔现代剧《大战山河镇》,李正民改编了秦腔历史剧《拳打镇关西》,文工团集体编写了大型歌剧《风调雨顺》和话剧《站在人民方面来》。绥德师范的安全、黄锡林、张彩萍、苗常茂、薛绍良也合编了秧歌剧《地主装穷》。 分区文工团调离绥德后,绥师文艺班和文艺宣传队也自编自演了不少秧歌剧,如安全编的《红鞋女妖精》,安全、黄锡林、张德仪、白秉权合编的《比一比》,安全、武兆瑞、张德仪、马运昌、薛绍良等合编的《做军鞋》,安全、黄锡林合编的《越捞越深》等,其中《比一比》和《越捞越深》1950年在《延安日报》上发表,并由新华书店延安分店出版发行,《做军鞋》和《越捞越深》已收入《安全剧作选》,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建国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群众剧团自编自演的剧目有薛文华编的晋剧《家庭会》和《菩萨庙》,艾维光、张德庆合编的秧歌剧《推小车》,尚爱仁编的剧本较多,计有秧歌剧《拉洋片》、《耍狗熊》、《秋生和秀芬》(1956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快板剧《四老汉》、《打酒瓶》、《牲口诉苦》(三剧本都在《大众报》发表),搬水船《千年黄河要变清》(1956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及晋剧《除夕之夜》(与霍云亮合编,在西北五省戏剧会演中演出,1958年陕西《工人文艺》上发表)、《箍驼筒》、《引水站》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只有张光生、刘国瑞、崔世拙、崔波合编的大型晋剧《七里镇》。 “文革”后,剧本创作复盛,张光生先后编创了大小10多个剧本,代表作品有小晋剧《梨花争春》,大型晋剧《你看该谁去》、《杏林春满》和《扶苏怨》,小歌剧《投亲》,大型歌剧《三十里铺》,陕北碗碗腔《钉鞋记》等,其中《三十里铺》获陕西省剧本创作二等奖,并在《戏剧新作》杂志上发表,《梨花争春》、《投亲》、《钉鞋记》皆获榆林地区剧本创作甲等奖,《你看该谁去》、《杏林春满》获榆林地区剧本创作二等奖。此外,艾谱编了小歌剧《剪窗花》,高洪轩、胡银洲合作改编了大型晋剧《三凤求凰》,李冠春编了大型歌剧《三颗西瓜》(《三风求凰》和《三颗西瓜》皆获榆林地区剧本创作三等奖),艾绍青、胡银洲合编了小晋剧《抓游医》(1983年陕西省戏剧调演中获奖旗)等。 (二)曲艺 曲艺创作主要是陕北说书书词和快板。 书词创作,1946年绥德分区首届盲艺人训练班期间,安全编了新书词《地板》,并帮助盲艺人石维军编了《平鹰坟》,1948年安全又编了新书词《做军鞋》,尚爱仁则把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改编成同名书词(1950年长安书店出版)。 建国后,编创书词的主要是尚爱仁,他先后编的新书词有《防冰雹》、《一贯道》、《蔡龛桐》、《半斤糖》、《神仙出丑记》、《五子葬父》等。 快板创作,民歌手杨进山的成绩较大,他总是自编自演。四十年代,他编了快板《二流子喝酒》、《变工队上山》等。建国后,他先后编演的快板有《新旧社会两重天》、《陕北远景》、《林木都是摇钱树》、《点菜头》、《进城录音》、《计划生育好》、《男到女家树新风》、《别再吃那大锅饭》、《讲卫生》等。此外,1945年张汝民编的《祸国殃民何绍南》流传甚广,1982年田树新编的对口快板《卖馍》选入陕西省《春节演唱材料》,1983年张有庆编的《老两口夸日子》在《陕西农民报》发表。 另外,田树新还编创了相声《奶奶与相声》,被选入《陕西曲艺作品选编》。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