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主要有民歌和其他歌曲创作以及戏剧、器乐音乐创作。 民歌创作。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些著名的民歌手就着手编创革命民歌,如杨进山在三十年代编创的《井岳秀坏骨头》,四十年代编创的《翻身歌》,五十年代编创的《打硪歌》,六十和七十年代编创的《贫下中农上舞台》、《知识青年下乡来》等。此外,六十至七十年代,艾谱编创了《胡儿子进陕北》,郑维忠编创了《一支支山歌唱延安》,安文军编创了《陕北盛开大寨花》(李冠春词)、《新生事物花最美》(李冠春词)等革命民歌。1980年,文化馆对全县流传的民歌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整理,由艾谱编辑成《绥德民歌集成》。艾谱还参加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的编辑工作,并受到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联合奖励。 其他歌曲创作。1945年,绥德分区文工团的王生武、王爱民、高鹏等作词,王元方配曲,创作了大合唱《毛主席万岁》。次年,文工团又编演了歌曲《西北民主联军进行曲》和《唱西北民主联军》,前首由拓夫作词,后首由文工团杜锦玉作词,两首都由王元方配曲。1963年绥师四十周年校庆时集体创作了大合唱《母校颂》歌词,绥师李道平、霍向贵(1977年调榆林)配曲。1965年黑龙江汽车运输队为陕北运输救灾粮,由王少君、李步智作词,霍向贵配曲,创作了大合唱《情深意长》,该歌曲后被黑龙江广播电台播放。“文化大革命”期间,本县也创作了一些应时歌曲,如黎琦作词、霍向贵作曲的《大寨精神传万代》(编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延安儿女学大寨》),雷鸿儒作词、霍向贵作曲的《大庆大寨两朵花》,李德忠作词、霍向贵作曲的《工业学大庆》(与上一首同编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工业学大庆歌曲选》),李勃生作词、白良魁作曲的《全国普及大寨县》(刊《人民音乐》),艾谱的《陕北人民怀念毛主席》(刊《群众艺术》)等。八十年代,由白良魁作曲的两首歌曲《美不过咱们的韭园沟》(朱继德作词)、《除六害》(张积林作词)先后在《音乐天地》发表。 戏剧和器乐音乐创作。四十年代分区文工团和绥师文艺班演出的大批秧歌剧,皆由自己配曲和配器乐,配曲的主要有王元方、薛增禄、李作柱、安全、黄锡林、叶生等人,其中不少曲调是在传统秧歌剧曲调的基础上改编的。建国后,为群众剧团演出的秧歌剧、歌剧和移植的晋剧配曲和配器乐的主要有霍向贵、白进暄、艾谱等人。在唢呐音乐方面,1974年霍向贵编创的陕北吹打乐《喜迎春》参加了地、省调演,并去北京演出,北京和中央电视台录了像,中央广播电台录了音,还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保护和发展民间舞蹈会议”代表们演出。1979年霍向贵和艾谱合写了《陕北唢呐音乐概论》,次年又合写了《陕北唢呐与吹打乐》,这是两篇音乐论著。1984年,文化馆艾谱、安文军、郑明亮收集整理了《绥德县唢呐音乐器乐集成》。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