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默祈到此,他不由觉得好笑。这岂不是幼稚天真的幻想,五黄六月,那有河水结冰之事。但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军心,他一心将这梦想变成现实,便下了令说:“中军前去,看黄河结了冰桥没有?” 中军一听,不由心吃一惊,闯王身忙灭明大事,莫不是记错时令,这五黄六月的炎热天气里,黄河怎能结冰封冻呢?” 但是闯王有令,不得不去看看。 中军到黄河边一看,黄河依然滚滚向南奔流着,只得如实报告闯王,闯王又派近身侍卫去看,回来仍然说:“黄河没有结冰”。 这时,闯王眼带红丝,容颜清瘦,已是夜深人静,他仍然如此徘徊,谋算着渡河的办法。 忽然,刘宗敏又飞马前来报道:“明军兵分两路已到独泉和曲里村。” 这个不好的消息如惊雷贯耳,闯王险些惊倒。刘宗敏急忙抢前将闯王扶了一把。闯王自语地说:“天不灭闯,我军为民除害,人马危在旦夕,难道前功尽弃不成?”说着浓眉和连鬓胡子由黑变苍了。 刘宗敏看到闯王这种容色,心中火急,为了不使闯王着急伤身,又说:“二哥,叫为弟前去看看。这小小的黄河,在我看来也不过是根黄毛细线,还能阻拦闯军前进”。 闯王坐在土炕上,急切的说:“快去看看黄河结了冰桥没有?” 刘宗敏上马扬鞭,两腿紧磕马肚,飞驰到黄河岸边,河岸悬崖峭壁,阻住驰马前进,刘宗敏一愣,勒紧了一下马缰,骏马后蹄蹬地,前腿腾空,耸着淌汗的热身子,嘶声长鸣,只见黄河依然波涛滚滚,咆哮南流。 刘宗敏刚要拨马回程,忽见小将李过和那个当地穿土布兰衣的农民从崖下岸边攀登上来。他便急向李过说:“黄河摆渡咋向,看把闯王急的……”说到这儿,他见有乡亲在后,这才停住口,叫李过在一旁,说了闯王容色突变的事。 李过说:“我们找了老乡、水手,商量利用船只、皮筏、木椽、大树用铁丝绳索连起来搭座浮桥。” 那老乡说:“我们沿河两岸的人,把门板绳索都拿出来了,但河床太宽,河水太急,水也太深,怕……,不过,为了闯军过河,我们要尽一切办法,请转告闯王宽慰放心好了”。 刘宗敏在马上没有打蹬,双腿把马肚子磕了一下,一扬快鞭,向老营飞去,这时闯王已站在门口等候了,还没有等得火性子刘哨总向闯王禀告,闯王抢先问:“黄河冰桥结了没有?”仍是那句老话。 刘宗敏定眼一看,闯王的连鬓胡子由苍白变得雪白,他怕闯王忧愁伤心,便壮着胆子,在跟闯王征战多年中,第一次撒谎顺口说:“黄河结上了冰桥!” 闯王一听喜上眉稍,胡子由白变苍,便说:“哨总快快传令,全军急速渡过黄河。” 说也奇怪,当闯王千军万马集结到川口马家坪、舌头岭黄河畔上的时候,一座能并排渡过双人的索桥已经搭好了,闯王人马很快地渡过了黄河天险。 传说,那是闯王灭明救民,为民除害,感动了天地和黄河两岸的人民,六月结了冰桥,黄河两岸的人民为了保闯王渡河,连夜集结船只、木料、绳索,搭成一座浮桥;连河宫的老龙王派了鱼鳖虾将,爪抓爪,嘴咬腿,钻在桥下,扛着木料,连着结头,支着浮水,黄河水手也腰系葫芦,身压着皮筏,泅渡护桥,使闯王安然渡河。就连河畔上的酸枣刺也主动伸展了刺勾,生怕挂破了闯王大军的衣服和皮肉。 当闯王千军万马踏着这个奇特的船木、鱼鳖、冰凌混搭的浮桥刚刚渡过黄河,明军已追赶到河边。 只见冰凌倒塌,鱼鳖游去,木船漂走,涛涛黄河天险,把明军隔在黄河西岸,望河兴叹! 当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闯王的人马登上河东的万宝山。闯王骑着乌龙驹,手扶“闯”字大旗,面带喜色,格外精神。他捋了一下黑黑的连鬓胡子,注视了一下奔腾南去的黄河,威风凛凛的朝北扬鞭飞驰而去。 (丁工收集 白随启改) 二、民间故事 故事源于劳动大众的口头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历代流传不衰。宜川民间故事甚多,诸如《有钱的和穷汉进京》、《三人作寺夸塔》、《三女婿拜寿》等,至今还为宜川人民口头讲说。现仅选二则如下: 艾蒿腰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的蚊子可厉害哩,有鸡蛋那么大,能把人咬死。夏天的晚上,蚊子成群地从树林里飞出。拧着一股旋风,飞进村子里吃人。 后来,迷信的人们就在村边蚊群常来的地方,盖了一座蚊庙。一到夏天,每晚要送一个小孩去让蚊子吃,才能保住大家的性命,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小孩喂了蚊子。 有一家老俩口只有一个女儿,算日子眼看就要轮到自己头上了。一家人哭哭啼啼,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 一天,女儿对爸妈说:“人家孩子都大,在那里叫蚊王吃不害怕,唯我年龄小,我在那里怕的不行,你们给我点上蜡,我就不怕了。 父亲说:“孩子,咱穷人家那里能点起蜡烛啊!”女儿想了想又说:“没有蜡烛能到山里砍些艾蒿,扭成艾蒿绳,晒干了,也能点,只有看着火星,我就不怕了”。 爸妈眼看女儿就要死去,怎能不答应呢?于是,老俩口整天扭艾蒿绳,扭得粗粗的,长长的,一下扭了几大捆晒干了。到了那天晚上,村里人敲着锣,打着鼓,把这女孩绑住,送到蚊王庙,各自回去了。女儿的爸妈就背上艾蒿腰,一根一根地挂满蚊王庙的周围和门上,刹时间火星点点,艾烟蒙蒙。爸妈哭着说:“女儿就是咱老俩口的命根子,女儿都死了,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今晚也让蚊王吃死在这里,也好给女儿做个伴。”于是老俩口没有走,睡在了蚊王庙里。 过了一会。只听一阵旋风吼叫,大群大群的蚊子冲进来了。谁知一遇到艾烟,马上逼得返了回去。如此往返了几次,都没有能到女儿身边。爸妈看了不觉欢喜。心想,原来蚊子怕这艾烟,就连忙脱下上衣,使劲的扇艾蒿腰,艾烟越来越旺,把许多吃人的蚊子熏死了,蚊群只好退回村后的树林子去了。 天亮了,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老人欢天喜地,从蚊王庙里解下女儿,高高兴兴地领回去了。 村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兴高采烈地跑来庆贺。从此人们一把火烧了蚊王庙,家家扭起了艾蒿腰来,以防蚊子吃人。 直到现在,每到夏天的晚上,乡下农民仍点着艾蒿腰,来防蚊子咬。 (白随启收集) 有钱人和穷汉进京故事 有两歪(个)人,到京里求官。一歪是有钱的,一歪是穷汉。走到路上,他两歪都渴啦,有钱的给穷汉说:“我骑的骡子都渴啦,你背上包袱渴不渴?”穷汉说:“我也渴的厉害。”正说的时候,看着离路不远的地方,有一播(棵)柿子播(树),上头有一歪女子,有钱的说:“那是一个卖柿子的,我给你十两银子,你给咱买上些,咱两歪好吃”,穷汉说:“我不行,你给咱买去吧”,有钱的说:“对”,有钱的就走啦。他走到柿子播底下,大声呐喊:“这一歪丫头子你在这达(这里)看柿子啦?”女子不言喘(即不说话),他又说:“把你歪柿子(那个柿子)给我买上个(即几个)吧”,这一歪女子给他说:“我这个柿子是要明白一二三四……的人才能吃上,不明礼仪的人他就吃不上。”这一个有钱的人买不下柿子,就跑回来了啦,他给这一歪穷汉说:“那歪柿子是要明白一二三四……的人才能吃上,”穷汉说:“叫我试度(即试试)到兀达买去,有钱的说:“你去吧,这十两银子撼上”(拿上)。穷人说:“我不撼,人家是要明白礼仪的人吃哩,撼上钱再多也不算事”。说了穷汉就走啦。他走到柿子播底下,先给看柿子的这一歪女子施了一礼,“这一歪女子你在这达看柿子啦?”女子说:“这一歪学生上京呀?”穷汉说:“是哩,把你歪柿子能不能给进(让)一点儿?”女子说:“我这柿子是要懂得一二三四……的人,明礼仪的人才能吃上”穷汉说:“自呜(怎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女子说:“从一到十说成好听的十句话就行”,穷汉说:“你听:独自个空一,娶下婆姨(妻)二,老虎钻的山,和尚住的寺,隔沟唔,冻林(冰)上溜,黑油板凳漆,膏药把,栽上艾叶久,你姑娘在头起摇,我学生在底下拾。”他把这一歪女子说得高兴啦,撼手就给他摇的他撼不了啦!他说:“好姑娘哩,我撼不了啦。”女子才不摇啦,他把柿子撼的来,有钱的脸都羞红啦,吃了他两歪进了京,后来穷汉考了一歪状元,有钱的连秀才也没考上。 (录自《吴志》) 三、民间笑话 笑话寓意深刻,富有哲理,逗人发笑,在笑声中回味、启迪,在笑声中催人上进。宜川民间笑话颇多,现举二例。 兄弟与酒 哥买了一桶酒,用封条封住桶口,弟弟在桶底钻了一个洞,天天偷酒喝。一天哥哥发现酒少了,而封条却完好无损,感到很奇怪,却解不开这个谜,别人劝他检查一下桶底,他却不以为然地说:“笨蛋!桶里的酒是上面少了,又不是下面少了!” 瞧!哥哥多么自信,又多么可笑啊! 刘菊梅整理 浅学知县 以前有个中年汉子被人诬告,到了堂上知县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小人姓王,叫字。”知县听后不会写,就接着问道:“你小名叫什么?”“小人小名叫忍禳禳”知县听后又不会写,又问他妻家叫他什么名子。王说:“我妻家有的叫我王姐夫,有的叫我王姑夫。”知县听了以后还是个没着儿,就将这个人的名字写了一个“王姐夫”便叫衙役把“王姐夫”带下去。 第二天,知县开始升堂,叫衙役把“王姐夫”带上来。衙役们想老爷叫“王姐夫”我们就得叫“王姑夫”。想到这一着,衙役们走进狱门叫了声:“王姑夫”老爷叫你上堂?”王听了以后,知道他们肯定上了当,便说了声:“你先去告知你家老爷,我随后就到”。衙役们前脚走,王后脚就出了门,衙役上堂报知老爷:“王姑夫随后就到。”知县听后骂道:“叫你带王姐夫,那儿来的王姑夫?”衙役连忙说:“老爷你叫王姐夫,我们不就得叫王姑夫吗?”这一说,差点把老爷气死! 刘秀云讲述 王秦仙整理 四、谜语 谜语涉及范围很广,应用范围也很广,是一种很受群众喜爱的活动形式。现将本县流行的部分谜语选录如下: 一个红嘴头鸭,照一家。(油灯) 一根线,满沟串,铁镰斧头截不断。(河水) 天下头一家,出门要用它, 子孙对面坐,十子共八花。(赵钱孙李) 两个兄弟一般高,腰里系着黑丝道。(驮水桶) 一字上牛,立日在心头, 西下有一女,女子好风流。(生意要好) 一点一横一大撇,两个十字两个月。(廟) 一字上有头,二口并四方, 一天我到田家门上过,月儿照得明朗朗。(谓) 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 半边山上去吃草,半边海内把身藏。(鲜)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