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建国前,文学创作寥寥。清末塘湾李石芙,常自叹怀才不遇,偶赋诗歌以寄愤,文辞妍丽凄恻,读之令人酸鼻。高家坪王隆槐(字葆卿)著有诗文,清宣统三年(1911)散失。民国时接官厅杨焕文(字汉章)著有诗书数卷,匪患中佚失。民国《镇坪县志》中仅收录诗文、挽联75首,多系民国27年(1938)以后作品;春荒纪事10首,是民国28年(1939)灾荒的真实写照。 解放初未暇搜集整理,50年代和60年代初县文化馆所搜集编印的民间文学资料,“文化大革命”中尽皆散失,业余作者至70年代仅寥寥数人。1973—1977年,县办故事员训练会3次。1974年成立创作领导小组,但业余作者仍发展不多。 1983年以后,青年业余文学爱好者不断涌现,作品题材、体裁增多,质量逐步提高。1986年9月,成立“南江河文学社”,创办油印刊物《南江河》。至此,业余文学创作队伍已基本形成,人数由1983年的12人增至20余人,4年中在地区级报纸和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40多篇。1984、1985年,杨全荣撰写的《农谚》、《黄连三字经》已铅印成册。1986—1990年,赵升良、姚志学、贺中原、张兴军、熊寿安等人的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31篇。1989—1990年,县文化馆接办《南江河》油印刊物7期。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