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周 明 故乡絮语 人常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我的故乡在秦岭北麓终南山下的周至县。在陕西,素有“金周至,银户县”的美称。由于它的历史悠久,故乡的大地留有许多名胜古迹,同时也流传着许多文人学士的故事。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周至县任过县尉。他在周至任职期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长恨歌》。写作地点就在终南山麓黑水河畔的仙游寺中。这座古老的寺庙在我家村南一公里左右。四周青山绿水,幽深而宁静,如入仙境。 相传唐元和元年冬腊月,自校书郎尉于周至的白居易,暇日,相约前进士陈鸿,琅琊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时,话及此事(即李、杨的爱情故事),相与感叹。王质夫举酒于白居易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退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作《长恨歌》。 记得我头一次游仙游寺,还是念小学时,大哥领我去的。在一座并不显眼的旧庙中,大哥向我叙述了《长恨歌》的故事,那时我并不全懂得它的意思。随后,大哥还指着墙壁上依稀可见的几行斑驳不清的字迹,告诉我那就是古人书写的《长恨歌》的遗句。从此,我的脑海中留有《长恨歌》的印象,当然仅此篇名三个字而已,其精彩的诗句我并不记得。直到后来,我念大学学习古典文学时,才恍然大悟。由此,我对白居易,对《长恨歌》,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在故乡县城南十五公里的秦岭北麓,还有一座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的楼观台,乃是我国道教起源圣地。这儿依山傍水,峦峰叠翠,尤其是大片茂密的竹园,实为北方所罕见。它距西安八十公里,是关中著名的风景区。相传周代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因看到这儿风景秀丽,便在此结草为楼,观看天体。后来老子入关,曾在楼观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五千言。此处,初称“草楼观”,后因此得名“楼观台”。据《古楼观志》赞称:“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山为最盛,终南干峰耸峙,以楼观为最名。”足见古楼观早已闻名天下!因而它吸引了历代不少名流、学士到此游历,咏诗题字,刻石作画。 如今,楼观台修葺一新,成为陕西旅游胜地。当我重访楼观台时,我高兴地看到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碑石,宋代书法家米芾的题字石碣,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题匾及苏东坡游楼观台题诗石碣.都还完好无缺。这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文物。 象小时候一样,我依然怀着极大的兴趣,又将这儿历代封建王朝修筑的楼、台、殿、阁、宫、亭、塔、洞、池、泉游了个遍,又一次参观了构造别致的说经台、老子炼丹炉、栖真亭、上善池、吕祖洞、化女泉、宗圣宫遗址、大秦寺塔,以及千年银杏树,相传中的老子系牛柏和那大片茂绿的竹园。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们来游楼观台最爱钻进竹园里嬉戏,有时还用小刀在茁壮的竹茎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过一阵再来看时,名字也随着竹子长大了,感到格外好玩儿。当然,在那个专革“文化”命的“文革”中,楼观台也遭受到损失。多亏了当时群众的保护,总算保存下来。现在,县人民政府又在这里设立了专门机构——楼观台文物管理所,负责这儿的保护管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 当然,故乡还有着其他名胜古迹,还流传着其他传说故事。这些,都为故乡增添了光彩。 啊,我爱我家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们! 一九八一年除夕夜,写于爆竹声中 (原载《泉水淙淙》)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