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解读
在安康生态建设和对外宣传的诸多品牌中,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品牌。邹年根、李家骏、张振万、徐光远、赵一庆、狄维忠、马乃喜等著名学者、专家曾经高度评价:化龙山是陕西省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陕西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安康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现。
但是,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了解的还显得比较欠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何在?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价值何在?我们还应该为化龙山这颗秦巴明珠做些什么?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的多寡,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与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而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进程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单从这个意义来说,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对安康,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存在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性价值
化龙山地处陕西最南部平利和镇坪两县交界林区,东邻湖北神农架、南毗重庆大三峡、西连岚皋南宫山,地理坐标东经109°16′41″——109°30′29″,北纬31°54′39″——32°08′13″。区内最高峰化龙山海拔2917米,既是中国大巴山的第二主峰,也是大巴山在陕西境内的最高峰。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1.7%,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自1956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中国第1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2012年底,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共有2669个,总面积约14979万公顷,自然保护区的陆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94%。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战略部署,大大加速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2013年,国务院新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个,一年之内批建数量之多创历史记录,使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了407个,总面积约合9410万公顷,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9.8%。
从比例看,能够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不容易。哪些才够国家级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其中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 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保护自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二是贮备物种。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三是开辟科研、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价值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获取监测数据、进行教育实验的好场所。四是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陕西省截止2013年底,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57个,总面积约116.6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有22个,约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0.64%。
另外,我省大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于秦岭及其以北地区,而在大巴山山脉,现仅建立有安康化龙山和汉中米仓山2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殊地位
一个自然保护区值不值得保护,保护价值有多大,通常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一是看其自然生态系统是否具有代表性,二是看其是否为珍稀濒危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三是看其是否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这些,必须通过科学考察,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还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横跨汉水流域南江河与岚河的分水岭,还是堵河源头集水区,是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地。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划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内,位列“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化龙山区划为“水源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区域”。
围绕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陕西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1988年至1994年,陕西省科委、陕西省林业厅组织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林学院、前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科研院所的28名专家,对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综合科学考察显示,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731种(含种下等级)、蕨类植物141种、陆生脊椎动物 251种。
1994年5月,省林业厅在安康召开了“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鉴定会”,18名专家在研讨后对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价值提出了明确定位:“化龙山是陕西省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陕西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无论在山地自然垂直带谱的典型性方面,还是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性等方面,均是陕西省内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并可与神农架相媲美。”
三十年来成就辉煌
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方面意义重大,也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1982年,《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区划方案》就将化龙山列为全省第一批筹建单位。
1998年陕西省环保局、省计委编制的《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将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自然保护区一号“优先发展项目”。
2001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同年12月陕西省环保厅批准设立陕西化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化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正式开始筹建,开展了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科考报告编撰、总体规划等一系列工作。科考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3年至2004年,管理局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了保护区昆虫资源和大型真菌资源、旅游资源的初步调查,调查初步鉴定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有昆虫608种、大型真菌169种。
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0年至2013年,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第三次资源本底调查。经过历时近4年的调查,鉴定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2050种(不含种下等级),种子植物与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成果比较,本次调查物种数量大幅刷新历史记录,共发现陕西省分布新记录2属、8种,化龙山保护区新记录科3个,化龙山保护区新记录种515种(含陕西省分布新记录)、3亚种、14变种、1变型;脊椎动物较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增加123种(陕西省分布新记录7种,化龙山保护区新记录116种);另外,化龙山保护区还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昆虫1种,陕西省级重点保护昆虫3种。
通过前述3次科学考察,显示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无论从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完整性,还是从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珍稀濒危生物的丰富性和分布的集中性,动植物区系显著的东西承接、南北过渡特点来看,都是陕西省内其他自然保护区不可比拟的。
机构、队伍建设逐步规范。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安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县级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总编制50名,内设办公室、科研宣教科、保护管理科、森林防火办公室和八仙、上竹、白家、牛头店、曾家5个保护站。2009年、2010年两年,分别从镇坪县国有林业总场和平利县千家坪林场选调31名职工和招录6名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现保护区实有在岗职工46人,涉及工商管理、党政管理、经济管理、林学、森林经理学、生态学、野生植物保护利用、森林培育学、植物学等专业。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实施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完成了管理局综合办公大楼和八仙、上竹、牛头店、曾家4个保护站办公楼,以及八匹山、正河垭等5个点办公用房建设,改善了保护区职工工作条件;完成了部分区域界碑、界桩的栽植,在交通要道设置了标识牌、宣传牌,提高了保护区在社区的影响力;配备了一些科研、宣传和办公设施设备,为保护区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化龙山被陕西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联合授予“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2013年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化龙山“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这也是陕西省第三家、陕南第一家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同年10月,共青团省委命名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未来的责任:研究、保护与建设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以来,陕西省内各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大部分注重对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对化龙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相对较少。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的竞争力强弱,决定于保护价值的定位。而保护价值的定位,来自于科学研究。没有对自然资源开展科学考察和论证,形成科学的、强有力的“价值定位”依据,便谈不上“保护”。
科研工作是保护区强区兴区之基础,是保护和发展之依据。要想搞好科研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人才做支撑,没有人力资源和研究的方向,科研监测工作便是空谈。
2013年以来,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保护区科研工作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最大限度调动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使科研工作规范有序。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和各科研院所的联络、合作,为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进一批合作项目,填补资源“本底”的大量空白。
下一步应将科研工作业绩与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技师聘用挂钩,凡是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应作为优先评聘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有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科研经费支持,对发现保护区物种新记录、新种的工作人员,分级别、标准予以奖励。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后,行政执法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当地森林公安,保护区没有森林公安执法机构,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林业行政执法权力,在资源保护方面处于被动。
借鉴省内外其他先进自然保护区经验,结合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验总结,高压严打依然是保护资源的最主要、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必须高度重视。一个执法权限缺失的自然保护区,根本无法保护好区内的自然资源。
为此,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创新手段,争取省市县支持,于2015年初在保护区设立了八仙、上竹、牛头店、曾家保护站警务室4个,每个警务室由当地森林公安机关派出所负责、保护区选配2名协警协助开展工作。自警务室挂牌成立以来,有效震慑不法分子,为切实资源保护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开启了资源保护的新篇章。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初步设想是对社区群众进行严格管理、合理引导,对资源开展合理有序利用。对濒危珍贵野生植物资源,采取断然措施坚决予以保护,联合森林公安,实时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对于珍贵药用植物,积极开展人工培育,推广种植技术,人工种植技术成熟,可以作为致富项目予以推广;对种子资源,探索保护区统一经营办法。加强管理,有序采种,严禁破坏母树、砍树采种等行为。帮助社区群众致富,缓解资源保护压力,实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和谐发展。
(来源:《安康日报》2015.8.26)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