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河口古栈道遗址)
诗曰:山路弯弯壁崖悬,自古蜀道行路难,
先辈步履驭岁月,脚夫攀登踏云烟。
一条河就有一条路,鸦河也不例外。据说原来山里本无路,只有火石梁,野猪挡,回水砭和猴子湾,还有那些无名的沟沟岔岔,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丛林茫茫,绝壁险境,从河口到梳子湾垴,九拐十八弯,不下百里的山路,上上下下,又上上下下,先辈不知用了多少年才踩踏出来,后来在川、陕交接的老林深处,竟然还踏出了商贸交流的“买卖街”,看来这条路不仅是鸦河人自己要走,而是上岚河出陕入川,连接蜀地城口民间商贸交流的一条通道。当地的山货特产和外运的盐巴布匹要在这里置换交易,脚夫背客要“靠稍”歇店,大山里的“幺店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看来鸦河这条山路是一条入川的蜀道,从河口火地梁砭子的栈道遗迹,到鸦河垴“百步仙梯尚有踪”的“云梯”,让我们看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阻险,也想象到先辈肩挑背驮的艰辛旅途。
说曾经鸦河的山路是蜀道和盐道都不错,但它的功能还是有区别的。说它是蜀道,它的作用要大得多,因为它是一条川、陕客商往来的通道;说它是盐道,也是,但只是鸦河人自己的盐道。鸦河人吃盐要在巫溪大宁去背,要经鸡心岭、化龙山、狮坪顺岚河下,从鸦河口往上背,而不是从上河往下背。祖祖辈辈都吃大宁盐,家家的青壮年,除了做农活,背盐成为重要副业。“装耳背笼”、油漆打杵、牛皮垫肩、脚码子,是“背佬二”的基本装备。每背一次盐往来要半个月,要从东边的蜀道拐向西边的蜀道。从前,凡是行进在山路上的人,很少空着身子的,不是背着就是扛着,或是撬着一个大包包,学生上学也要背着背笼。背的扛的都是生产生活必须品,这就是山里人的生活,是他们背出了山里人的刚毅和坚韧,也背着踏出了这条蜀道和盐道。
鸦河,听先辈说早期开发水量小,几步“跳石”就可以过河,后来人户多了,林子少了,水量就大多了。凭儿时的记忆,顺着鸦河山路走,古老的木头棒棒桥特别多,主河干道拐来拐去要过桥,两岸住户相通要过桥,沟沟岔岔都要过桥,一条河大大小小的棒棒桥,少说也不下百座,成了这条河画面上的风景。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发过一次大水,摧石击水,山谷轰鸣,洪水咆哮,上游的大树立着往下游冲来,人们都来岸边看洪水,有的长者,就讲起了山里的传奇故事,说这是行妖走蛟,妖怪成器了,它若能顺利到大江海就可以成龙,因此走蛟是不走桥下的。难怪当洪水退出,一条河的桥就所剩无几了。好在满河都是浪渣子和横七竖八的木杆,人们又只好把这些木桥重新架起来。
山路,除了石渣砭子路,多半都是泥路,雨天、雪天,人们出行总是一身湿,一脚泥,穿一双象样的鞋,回来总是又脏又湿,甚至糊成“泥巴坨”。冬天走山路要走得早,趁冰雪没化“走凌路”,不然比冒雨走路还难。但就是这样的山路,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精明能干的鸦河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贫困山区道路建设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家以粮、棉、布“以工代赈”,鸦河公路会战百姓十分涌跃,群情激奋,“要致富先修路”的豪言一下子把群众发动起来了,主干道六米宽,12.5公里,会战一个冬春,硬是把它挖出来了,记意最深的是鸦河那道公路大桥,它处于河口咽喉狭口,一座“鸭公岩”是鸦河最前面一道屏嶂,岩下“鸦公潭”深不可测。这个瓶颈突不破,公路等于白修。因此,炸掉“鸭公岩”,架起一座跨度50余米,高40米的跨岚河大桥就成了鸦河公路的头号工程,项目政策还是以工代赈,民办公助。当地政府和鸦河人一道,迎难而上,数十吨炸药炸下了鸭公岩,填平了鸭公潭,但架桥就不那容易了,大跨度的石拱桥,二、三十米高的排架,又正赶上那年春汛来得早,正在合龙那天,大雨滂沱,河水猛涨,当天夜里大水摧毁基部沙石,掀空了排架。半夜,刚合笼的拱桥垮了!这桥一垮,鸦河人犹如晴天霹雳,重击在每个人心头,县上来的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都流下了寒心的泪水。但老天惩罚没有压到鸦河人,重振旗鼓,发动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沿着两岸筹划了数十根二、三十米长的抬梁和木杆,重新支架,和汛期时间赛跑,在危难中迸发出的巨大合力最无穷的,这一赌还真的赌赢了,鸦河口大桥,从此巍然屹立起来,实现了“鸭公潭”天垫的跨越,从此,鸦河通了公路,鸦河人这下笑了,还笑出了欣喜的泪水!
乡村的巨大变迁,路是举足轻重的,近十年鸦河就是如此,乡村道路加宽了,拉直了,硬化了,沟沟岔岔通了公路,纵横的溪流上都架了公路桥,院落和住户之间还铺设了连户路,雪天也罢,雨天也罢,再也不担心走“稀泥巴路”了。曾经的鸦河的百里山路,现在缩短到20公里内,再也见不到肩挑背驮的影子。相当多的农户都有了家用小汽车,大大拉近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距离。人们每当行进鸭公潭大桥的时候,看到它眼下的沧桑景况,不由得生出许多联想来:在那遥远的年代,先辈是如何在老林中踏出这条山路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肩挑背驮,不知累印了多少足迹,山石都踏出深深的是足坑,那样衍息着他们古老的农耕生活;那些一上一下陡峭的山路,那些令人烦心的“稀泥巴路”,那一座座古老的“棒棒桥”,还有那背笼、打杵、脚码子等等,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再看看眼下这座并不起眼的鸭公潭桥,是它见证了鸦河山路的结束,是它开启了鸦河通公路的门栏,对鸦河人来说,他不是一座普通的公路桥,而是启开鸦河人时尚生活的里程碑!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