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市场空白等不利条件下发展旅游业,从而以旅游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突破口,带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一直是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商南是国家级贫困县, 2002年以来,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战略,通过金丝峡的成功开发,不仅实现商南旅游产业零的突破,而且有力的带动了县城经济的突破发展,用生动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土石山区贫困县快速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具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商南县基础弱,底子薄,为了克服金丝峡开发建设初期遇到的内部认识不统一,外部支持不到位,资金奇缺等困难,县委主要领导一马当先,亲自动员,真抓实干,在实践中确立了“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城镇围绕旅游建,各业围绕旅游干”的旅游开发总体思路,将各行各业的力量,都集中到了旅游开发上,形成了“聚全县之力,会万民之智”全民办旅游的氛围。此外,为了争取外界支持,无数次进省游说,外出推介,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将金丝峡建设写进了2007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大力开发建设金丝峡生态旅游精品景区的合力。
生态精品景区的开发与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初期,金丝峡景区就先后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林业勘查设计院,中科院旅游规划研究所等智囊单位,研究制定了以保持生态完整性为核心的规划,指导进金丝峡的开发建设。尤其是与浙江远见旅游规划集团公司达成了8年合作备忘录,使合作共建由项目共建延伸到技术共建,进而形成目标共建的血肉关系,在西北地区首家实现了景区开发建设与专业规划机构的无缝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金丝峡景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又与中山大学合作,为景区描绘更加超前,更加宏伟的蓝图。景区还与西北旅游传媒公司等多家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力铸造金丝峡生态旅游品牌。
随着生态市场日益火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业界,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运行模式等等,都存在很大争议,如何破解,不仅是理论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实践的难题。如何破解诸多难题,金丝峡以“全面生态化”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如何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生态旅游路子,对生态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与实践的价值。
随着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许多拥有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地方都纷纷打出生态旅游的旗帜以喜迎游客,使得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被泛化和误解。使生态旅游也趋于表象化和肤浅化。商南县在确立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的道路之后,发现了金丝峡原生态的峡谷、流泉、森林景观是难得的地质遗迹、生物孤岛,但开发难度和投资强度很大。他们迎难而上,坚持用最具生态价值的资源来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建设上,金丝峡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所有建设材料都从景区以外运进,绝不随意移动一土一石,绝不乱砍乱踏一草一木,景区游步道中间凸出的顽石、树木便是永久的例证。此外金丝峡在开发建设中,无论是设计方案还是施工材料,在坚持绿色环保的同时还坚持可逆性原则,即任何人工构筑物都可以拆除、搬走,不给景区留后遗症,确保生态资源永续利用。
金丝峡景区在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站和10座生态环保厕所,建立了废品分类回收等设施与制度,禁止任何人在景区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同时景区还加强对游客进行行为生态化的管理,特设“环保课堂”,在游客中开展“保护环境,从我作起”的签名活动和捡拾垃圾有奖活动。对游客进行生态理念的普及与陶冶。
金丝峡在极力保护自然生态原真性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文生态的原真性。一方面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不求大求新,强调原汁原味,保证人文生态的原真性。另一方面,注重原有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排斥景区周边原有的村民利益,而是把他们视为宝贵的人文生态资源,融入金丝峡的发展之中。使他们成为景区开发的参与者、开发利益受益者和景区生态的保护者。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