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峡开发初期,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建设者都经历、克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首先是资金困难。县委书记,政府县长设法把一个钱掰成两个钱用,千方百计压缩开会的资金、建楼的资金、买车的资金,把抠出来的钱用到金丝峡的开发建设上来。金丝峡周边的农民,无偿出工出力,修路搭桥,以铁丝木棍捆绑而成的桥,越深潭、攀悬崖,一步步把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名人引进峡谷深处,一层层地撩开金丝峡神秘的面纱,亮出她惊世骇俗的靓丽。
为了保护金丝峡的原生态,所有建设用沙子、石料、木材,绝不就地取材,全部从几十里甚至百里以外的地方肩扛背驮,运进峡谷,形成雄壮的“骡马帮”、“背篓帮”、“扁担帮”,硬是靠肩挑背驮的血肉之躯,将2000多万吨钢筋、水泥、沙石、木材等原材料运进大峡谷。形成了“开拓创新、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知难而进”的金丝峡精神。金丝峡二期工程国债项目建设,明确提出“创全国一流,在陕西领先”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施工,有效的提升了金丝峡景区品位,铸造了金丝峡品牌,抢占了生态旅游市场的先机。他们“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实践,完善和丰富了金丝峡精神的内涵。同时也是靠这种百折不回,勇于开拓的精神,创造了今天的金丝峡价值。
商南是国家级贫困县,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而且远离都市, 经济中心区域辐射薄弱,广大农村、农民,特别是金丝峡所在地新开岭山脉腹地,更是靠天吃饭,大部分人口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金丝峡开发以后,当地农民普遍有了新的生财之道,或办农家乐,或进景区从事开发项目建设,尤其是毗邻景区的34户移民和太子坪的36户农民,家家都盖起了价值30万左右、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楼房,一般农民年收入都超过了3万元,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年收入20万元左右,80%的农民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车辆,20余户农民在县城买了住宅楼。太吉河镇和白鲁础乡围绕旅游开办529户农家乐,年均户收入1.5万元以上,其富民效果可见一斑。金丝峡的经济价值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是全面的持续的。2008年全县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6%。由于旅游带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叠加,极大地增强县域经济的造血功能。2008年,商南县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是16.96亿元、11.88亿元和1.22亿元。分别增长了3倍、3.7倍和3.9倍。仅仅6年时间,衡量经济态势的三大杠杆性数字增长率都在3倍以上,特别是财政收入接近4倍。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个奇迹与金丝峡开发建设的奇迹是同步相连的。金丝峡开发建设中形成的精神,正在嬗(shàn)变为无法估量的金丝峡价值。这种价值显现在商南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观念形态的各个方面,推动商南突破发展,可持续发展。
2009年,金丝峡在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逆势上扬,亮点纷呈。为了缓解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造成的负面影响,景区先后开展了“商洛乡党免费游”、“金丝峡集体婚礼”、“第三届旅游茶叶节”、“长寿明星走进金丝峡”等大型的促销活动,同时在西洽会、金秋旅游节、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期间采取赠送免费游览券的方式,刺激消费,收到良好的效果。
2009年金丝峡旅游接待逐日向好,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51.8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93.5万元。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金丝峡剧院、金丝峡隧道、丹鱼湖、垃圾处理场、杨家庄至核桃坪水泥路建设以及金丝峡整体提升规划、景区智能门禁系统的安装、移民小区拆迁等16项工程;对景区农家乐进行改造,使其符合景区整体规划,体现实用与美观相统一;为景区居民组建栗园山庄,已完成山庄综合楼、茶社、老年公寓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使金丝峡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居民走向致富之路。为使工程实施过程中不破坏环境,采取“石进我退、山堵我绕”的方式保护景区环境,工程建设材料全部采用木头、竹子、石材;同时景区内所有的垃圾,分门别类,运送到景区垃圾场进行处理;针对生态环保的实际,景区特设了“环保课堂”,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进行5分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并开通了旅游环保车,使生态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成功举办了“金丝峡生态文明论坛”、中国陕西第二届金秋旅游节生态旅游启动仪式、“2009年中国长寿明星人物”颁奖盛典和金丝峡第50万名幸运游客欢迎仪式以及书画中国·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走进金丝峡活动,与县文联等部门合作,创办了《金丝峡杂志》和《金丝峡报》,免费发送至全国各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旅行社和相关旅游企业和景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进一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成功引资7000万元,建成了金丝峡国际酒店射击场和金丝峡剧院;引资3100万元,启动了金丝峡丹江漂流改造工程,加快了金丝峡索道工程建设,金丝峡影剧院在今年4月28日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揭牌仪式后的当晚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汇演。招商引资的实施,为金丝峡从旅游资源开发向实体经济转变奠定了基础。
金丝峡是峡谷生态旅游的一部经典之作,是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块活化石,有待后人探索发现,期待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