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座气势恢宏的巍峨塔楼,以“诗意汉水”闻名于省内外的塔楼建筑,它就是镶嵌在千里汉江,汉水之滨安康汉江北岸宝地上明珠——安澜楼了。
汉水东流,日月如梭,塔楼择水为伴。这座诗意汉水的塔楼,曾引起省领导和著名书法家们的关注,陕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徐山林同志亲笔题写的“安澜楼”楼名,遒劲有力,匾额高悬。意在安澜江水,传承安康人民“自古逐水而居,即得水之利又为水所患”的历史,体现当今安康人民“以水为灵,以水表情”的赤子胸怀。
划过历史空间,汉江“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古老而文明,川流不息的汉水源永不枯竭。安澜楼,回廊抱厦,重檐叠屋,结构严谨,姿态优美,其外观雄伟壮观不失灵巧,古朴典雅不失大气。是兴国建楼在于民富国强之后,即所谓“富润屋”吧?安澜楼正是安康发展的见证,是汉水人文的结晶,是与诸多汉水文化集粹而成。
文因景生,景因文名。沿着绿树环绕大理石铺就的梯路拾阶而上,眼前豁然开朗起来,一道雄伟的牌楼迎面伫立,这里人称“游廊(也叫轩)”,仰首入目可见书法教育家钟明善:“飞轩凭虚”金字匾额,与旬阳神河中学陈先盈、书法家吴三大书“对坐何必聊大雅,相逢只管问安康”对联;走进塔楼,就如走入一首古诗新韵的解释中,安澜楼以大放大、以实放大,即是建筑、又是文学和社会学的比喻,更是安康汉水人文、经济发展之要处。
安澜楼,是文人写意、汉水模拟的典范。在安澜楼,文人墨客书载风流,豪度春秋,写意诗联佳篇都跟“安澜”有关:徐山林“安澜楼”横匾书于石阶而上的东门(正门),与著名书法家原省书协副主席吴三大“楼依江岸百世安澜,堤绕汉水从此河防”把希翼“安澜”汉水写到了极至;书法大师霍松林在南门为“安澜楼”题写匾额并留下“西来汉水吞巴水,东西泰山入楚天”的对联诗句;时任省文联副主席、省国画副院长、省书协主席雷珍民书写“安澜楼”匾额高挂于西门,与书协副主席王定成“四面波光一楼静,三山稻花两岸香”的对联相互依彰;省书协顾问曹伯庸、杜中信在北门“安澜楼”匾额和“五彩云气出秦地,一路涛声到楚天”对联;这,任想象力飞扬,任心灵如是,汉水亦然;涓涓的情致,或写一匾额、或写一幅对联、或写一首诗文,把文人墨客称赞汉江诗联捧出来让人品味,用先贤隐斯人的墨宝滋养人的灵性,汉水不仅仅育人,更多的是文化的欣赏。
汉水看似水波不兴,实则传承孕育生命,滋养人的情愫,写意出对人生,对“三桥两岸一江水,百花千木万盏灯”的思想;铸就了浓厚的文化渊源,铸就了汉水文化,成就了汉水的文明。笔者有幸登楼揽胜,受益匪浅,写下“笑语欢歌安澜楼,安康美景浑然收。风雪花月频入梦,妙趣江水北调头”。“楼高莅顶可摩天,放眼长空景万千。远视群山微细浪,近观满目换新颜”的诗句。
楼建五载,古色书香,凝固安澜。实乃对应了省书协副主席王蒙“古渡夕阳风扶柳,长滩渔火江映月”的诗句。风过楼阁,涛声乍近乍远,檐角的风铃在清风里悠悠扬扬,乍缓乍急,也许是对真善美的祈祷。此刻,此境,我情不自禁地品味起古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遗训,犹如醉饮一杯陈年佳酿,醇美酣畅。赞金碧辉煌安澜楼雄伟,昂天长啸大家风范;贴古风人文韵律,刻诗家之墨宝,写现时之真实,展时代之辉煌。登楼可览一江两岸,观景读出省书协名誉主席茹桂:“水出蟠冢决秦关夺楚塞滔滔千里能兴汉,楼镇金州控巴蜀扼荆楚巍巍九重可安澜”的佳联,怀抱汉水情悠悠,美丽安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