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茶出名山。
陕南茶乡平利,号称西北名茶大县,种茶十余万亩,年产“女娲牌”名茶数千吨,民以茶富,而茶之名藻,蓋因有女娲山。
女娲山,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载是“女娲抟土造人处”,位于陕西南部,秦岭巴山之间,是巴山的余脉,唐宋之际,已跻身于名山之列,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所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唐、宋”及“辽、金”两部分,都在陕西平利县东“金房古道”上明确标示“女娲山”;欧阳修、宋祈著《新唐书》载:“平利,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历六年省入西城,长庆初复置,有女娲山”,足见历史地理位置十分显著。
北宋诗人郭详正《题女娲山、女娲庙》其一:“揽辔金房道,崎岖难俱陈,浮岚长作雨,冷气不如春”;宋人罗泌《路史》中说“女娲氏始治于中皇山之原,所谓女娲山也”。其子罗萍注云:“山在金(州)之平利,上有女娲庙”。这是目前所知史料中女娲信仰发生地记载最早、位置最确切之处,因谓之“女娲故里”。
罗泌出于补正司马迁只记五帝不记三皇的考虑,恢复了女娲氏应有的崇高地位,可是把这么重大的历史传说发生地坐实在平利,却是十分珍贵和惊人的记录。这条材料从宋代起所产生的影响,累积成厚重详实的证据,成为平利巨额的无形资产。
从历史学、考古学角度看,女娲是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中的中皇氏,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人物;从文学、神话学角度,女娲是造人的始母神,补天、降魔、治水的英雄神,教民种植、创造婚姻、音乐的文化神;从民俗学上讲,她是主管生育、繁衍的人类的人祖娘娘。另外,道教尊奉女娲为创造天人和谐的造物神;佛教认为女娲是:“造作法度”的宝吉祥菩萨。总之,无论是女娲治水,还是补天,其实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用自己双手的力量改造和发展自然的美好理想,这是我们今天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力量,仍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深刻的认识价值。
女娲山,海拔不过九百多米,山区方圆六十余平方公里,山系发达、四周环河,满山红松覆盖,植被丰厚,四季葱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陕西唯一的一个林区乡。山之势蜿蜒如龙,冈峦起伏似波,如数道天然屏障环绕,山峰参差错落,形成千岩拱卫,万壑争趋之势,民间传说堪舆上讲的“五龙捧圣”之地。山南黄洋河,山北是古廉水、汝水,东边牛王沟,西边古灌溪。水边二级台地上,有母系氏族聚落遗址数处,与女娲传说相吻合,国内罕见的巨型汉画像砖,也出自山下,证明自古以来这里都是人类理想的家园。
逶迤而登不觉高,及至绝顶,群山尽收眼底,云出幽谷,浩若烟海,壮观宏伟,是摄影家的乐园。春花、秋枫、冬雪、夏雾,四季景致各异,其云海、日出、松林迷雾等景观照片,报刊、网络上发表了很多。
女娲山区,特殊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肥沃的腐殖土,是茶树生长的适宜环境。这里,连片茶园的生态观光效果很好,是乡村旅游的亮点。春夏时节,走进女娲山,你到处可见绿如绸缎、茵如碧毯的茶园。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茶香,云雾中,偶尔会飞出婉转的茶歌一串。这个时节,农家的姑娘、媳妇清早出坡采茶,傍晚归家忙制茶,第二天一大早,提着竹篮上集市卖茶,集市上一字摆开,比的是色、香、味、形,谁的茶好卖,谁家的茶价钱好,全凭自己的手艺,分野自见。
这地方,早在唐代,就是朝野闻名的茶叶基地,岁奉以茶为主。种茶、制茶、
饮茶、经营茶,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女娲山人好客,客来必先上茶,煮茶手艺,是衡量家庭主妇贤否的一个标准。一种和谐友善、热情纯朴、安逸休闲、或浓或淡、亦粗亦精的茶文化氛围,千百年来一脉相袭。以致今天山下的茶庄、酒肆,也还氤氲蕴藉,古风犹存。
女娲山茶,清香碧绿,味醇回甘,不让国内佳茗,恰如女娲山之人,具有质朴内秀的品质,加之无农药残留,无公害的自然特质和富含人体必需的硒等微量元素,已是金冠数顶,蜚声海内外。
品饮女娲茶,一杯在手,叶芽在水中直立,亦且上下浮动,犹如花簇,生动可爱,赏心悦目,品味把玩,妙趣良多。
日分三杯,荡涤物欲,未可一日无此君。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