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得那还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尚在小学读书。小小县城坐落在巴山腹地,县城人口只有几千,交通极为不便。偶有人去一趟安康城,都要向亲友邻居打遍招呼:带不带么子?实诚和张扬兼而有之。闭塞的环境造就了一种独特的人际景观,县城每出现一个陌生面孔,此人的姓名、来历,便倾刻传遍大半个县城。而观看红旗剧团的演出和到“陕西馆”看露天电影,也就成了城里人仅有的文化娱乐活动。那时平利人看待剧团,如同十八世纪法国人看待巴黎歌剧院。因此剧团的演员们,自然成了百姓心仪中的明星。那时的张友武先生,在舞台上从事洋琴演奏,乐队登台演出,洋琴总是居中居前,出场总是压轴,格外惹眼。我的家与剧院斜对,仅一路之隔,不掏钱看散场前戏尾子的机会多,于是张友武先生在一个小学生的心目中,便留 下了深 深的印痕。 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电影丰富了,电视进了家庭,剧团生存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人情愿或不情愿的改了行,有的人还由此谋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张友武先生却不声不响的留了下来。当时留守人员的待遇菲薄,尚不及国营企业的普通职工,加之友武先生家况的窘迫我是略知一二的。但友武先生不以为意,萧然于荣名利养之外,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之中。县里每有演出他依旧那么热情洋溢,省地每有汇演他总有新作获奖。渐渐地我开始从他的作品和演出中感悟到了那在逆境和困苦之中的刚毅,朴素与谦和之中的傲骨。咀嚼出了《云雾茶歌》的清香,《割漆舞》的豪放,还有那《家乡的秋风浓似酒》的甘洌与清淳,常 常 使我感受到一种故土故乡故知的亲切。 天赐无欲灵性。友武先生给我的印象是文弱和淑静,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扶摇着一股阳刚正气。他于清寂中固守自己的音乐天地,不屑于功名利禄的喧嚣,执著于心爱事业的追求,三更灯火五更鸡,锲而不舍,创作不辍,自学成才,成绩斐然。他新近出版的声乐作品集《家乡的秋风浓似酒》植根于陕南民歌、地方戏曲的厚土,汲取劳动群众生活的营养,与坝河水五峰山的灵秀相契,与采茶女割漆匠的情感交融,意到情随,婉啭流丽,甘美芬芳,清新可人。读他的作品看他的演出,你将情不自禁地被带回到那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不由得又记恨起偷着下河洗澡把屁股打得生痛的妈妈,勾忆起与老师淘气被罚站的窘样,最好吃的还是姜妈吕姨的包谷花糖,最美妙的情景是一群小伙伴牵着手、赤着脚,走在城外的小河旁,扯起嗓子唱着:“青青的小树苗,离不开金色的太阳------”。如此感怀,个中情结,在友武先生的作品和演出中,妙如珠玑,甘畅淋漓,依稀可闻,与吾共鸣,使人如坐春风。这自是他基于对生活的挚爱和忠实表现劳动群众创造而迸发的才华灵气,称他为乡土音乐家实不为过。 人生的价值实际上就是在回报自然、回报社会中为个体生命的风景线植几株绿草,几棵小树。中年人熟悉的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仅活了三十二岁,在瘫痪和失明中,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那段烩炙人口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以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以碌碌无为而羞耻。”鼓舞了几代人去追 求人生的价值。友武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用高尚的人生姿态和辛勤的劳动创造,将自己的生命风景线装点得生气蓬勃,郁郁葱葱,我是非常敬重和赞赏的。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