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峻秀的秦岭因生态而著称,无限风光如莽绵延。地处岭南腹地的宁陕县境内的天华山便是个中优者。
初夏时节,怀着众多美好的向往,与友相约并在当地采药人的带领下一睹天华山之美景,遂对家乡之山水另生几多感慨。
清晨从四亩地镇乘车逆蜿蜒蒲河而上不到两个小时,其河源处的太山坝村即为天华山的进入之处。弃车步行三五里,还见农舍幽静的散落于道旁平坦处,鸡犬声中更见山悠林静之秀色,炊烟袅袅中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在静静的溪流声中,大伙时在河石间跳跃,时在密林间穿行,个把钟头就来到了老药场。据采药人介绍,这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安康地区最大的国营药材种植场,所产的天华山党参驰名四方,这里的党参有秦党、西党之称,远在明清时期即为贡品。在药人的指点下,我们在附近发现了很多的党参苗。
再起行约半小时,来到了最近处的黑龙洞。只见—泓清泉边,突起一块巨大的石门,方圆不过两米,远看黑咕隆咚,近感寒气逼人。听说有人下去探过深度,走过数十米后只见汪汪寒潭,深不可测而做罢。相传此水与江南苏杭之水相通,每当南方丰收之时,常有水稻与谷物溢出洞外,主宰洞内的是一条黑龙,千年方才现身一次。
随着进入天华山的真正地域,山势也越来越显得挺拔起来,前两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在河道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依然是随处可见,原本有条采药人走成的山间小道,早已不见了踪迹。向导带着我们在溪间的山石上跳跃行进,因天雨和溪流相交在石头上形成若隐若现的青苔的缘故,大伙不时地被滑倒。
山行六七里,来到了回龙洞,只见两个硕大的洞口并排而生,进得洞内走在细软的河沙上,洞高一人上下,仍可前行数十米。据向导讲,以前这两个洞是相互连通的,相传发大水走龙时,由于山道峡小,神龙总是从这个地方出入。
再走不到两里的路程,远远地就看见两块巨大的石头拦在道中,稍近才见是两块十余米见方的巨石,一左一右地将溪水聚在一起,其下自成一处清冽,这里便是称作龙门石的地方了。大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走后,见到平坦的大石面,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满身的汗水怦然而至,和着习习山风真是清爽无比,大有傲视临风、问天下谁是英雄之感。
稍事休息,向导又催促着赶路。怀着快到天华山下的激动,大家加快了行进的步伐。这时再见到的山也更有了气势,树木愈加葱郁,溪流因高处的平坦反而显得平缓起来,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碧潭。或圆或方,或长或短,而且是真正的清泉石上流。大家在这第三叠瀑布,其实就是碧潭相连处,欢快地讨论起窝听风雨、明月松照的景象来。再行三四里许,我们感到进入到了峡谷地带一般,两边的山势森严,壁立千仞,高达百丈,几欲搏人。沟间的松树也奋力地向上生长着,高达二三十米者比比皆是,其它的树木好像受其影响,也在暗暗的与峻岭竞着高低,拼命地向那狭小的天空瞄准。山静林茂、风景无限,对此我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这些落差不过三四米的相连的几个小瀑,其中一所碧潭被称为子玉潭,因游鱼依然、清可见底、色泽微绿之故而得名。接连而下的几个小潭或浅或深,大不过丈许、深不过盖膝,不一而足,也未得其名,但此处已然显露出山水相间、灵秀漫天之景。
在一路的笑声和脚步声中,来到了龙潭的第二道瀑布。但见一道银河从空而降,—飞瀑裹胁着山风远远地就迎面而来,一路的汗水和辛苦早巳被这股清风吹得无影无踪。大伙惬意地说道:真的不虚此行!
细看这道瀑布高约五十来米,从上至下全都在一方整体的花岗岩上,瀑下的潭水碧绿如玉,深不见底,在这夏初之时仍显露着阵阵寒意。潭面几近圆形,潭水整个外延呈一弧形,可以想见这是经过千万年冲刷而成的,令人感叹、自然之伟力。
想看第三道瀑布,真非易事。在向导的指点下,大伙沿着陡峭的石壁攀援而上有一个来小时,在胆战心惊中爬到了第二层瀑布的山崖上,只见远处一条银线直连天地,景色真渭卓绝。但见那天来之水早已化作成一片烟云,瀑下潭面也成了梨花满地,那飞瀑被依之山孤峰独立,昂天傲地,真让人不知那峰为何时生就,更想象不出那水从何处而来,奇哉!美哉矣!这美景犹西岳之象焕然眼前,而华山之险峻此处兼备,此地山水之灵韵华山恐又稍逊,纵观满目之青翠,环境之幽静,西岳虽名只怕是莫及矣!在苦思不得天华山之名的来历时,我此刻不由得顿悟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