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有个玉泉,我是一次到汉中出差时偶遇的。
全国有许多泉水名叫玉泉,像北京、刑台、济南、杭州、华山等地都有,且早已闻名于世。但我都是在书报、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的,没有实地感受,脑海中也没什么印象。而南郑玉泉,我是身临其境了,虽然只有短短半小时,匆匆一瞥间,却在心灵深处记下了这个名为玉质也如玉的一汪清泉。
南郑玉泉位于南郑县阳春镇泉沟村。据《南郑县志》载:“玉泉属上升泉,水由平地涌出。传说因其盛产灵芝,又名芝泉,又因其 碧绿如玉又名碧玉泉。”也许是泉水年复一年冲刷的缘故,抑或是周围的居民为饮水灌溉方便进行了开凿,不知何年何月,泉水喷薄之处便形成了一个面积约一亩见方的水潭。潭边水浅,中间深,最深处大约三米左右,隐约有三根由细碎水花组成的水柱从潭底跃起,这大概就是泉水的出口处了。水很清彻,明媚的春光掠过潭边刚刚长出的新叶斑驳的映射在潭底,在泉水中形成一束束灿烂的光柱,却丝毫看不到一丁点儿杂质。一群群红色的或是黑色的不知名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时而佁然不动,影布石上;时而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时而调皮地跳出水面,在潭中荡出一圈圈的涟漪,似与游者相乐;水亦很绿,且伴随着潭水的深度变幻着颜色,潭边是浅绿,再是翠绿,最后到潭水的最中心就变成深绿了。远远望去,整个潭面就像铺了一块硕大无比、温润剔透的碧玉。
潭面为不规则椭圆形。石底,土沿,除有两条引水堰渠外,未见其它人工雕琢的痕迹,潭沿边长满了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小草、野花,绿油油黄灿灿的,与潭中的绿水相映成趣。玉泉的周围疏密有致的长着许多苍劲挺拔的老树,从树龄来看,至少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最惹眼的应数北侧古庙中的两棵古柏,树干皆筋骨突兀,需两人牵手才能合抱,树枝旁逸斜出,树叶并不稠密,稀稀朗朗的。当地人告诉我,这两棵树可能是唐朝时期的,距今应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据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地有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卫兵,拿着刀砍了其中一棵柏树的树技,树中却流出红色的血水,吓的那个红卫兵呼天喊地的往回跑,到家之后一病不起,没几日就死了。自此,这两棵柏树便成了当地人人敬仰的神树了。又因树长在泉边,当地人就认为这树肯定是为保护玉泉而生的,于是便开始自觉的保护起玉泉来了。我想这大概也是玉泉虽处于车来人往的村庄中却不染纤尘,依然冰清玉洁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正看的出神,一红衣女子娉婷而来,提一黑色木桶在泉一方婀娜而立,一会儿又成半蹲之势,羞答答的伸出白晰的双手,如葱的十指将木桶握成倾斜状伸进水中,动作灵巧而熟练,然后轻轻往上一拉,水便挤满了木桶,提起来又风姿绰约地翩然而进了前面的玉泉小学,窈窕成一路风景。待追寻离去背影的目光收回后才发现,原来这既可赏心亦可悦目的玉泉之水还是附近村民的生活源泉,只是不知有多少人饮用。泉边一位干活的大爷似乎洞悉了我的心事。他告诉我,玉泉虽然不是很大,可南郑县有十几万人口的生活和灌溉用水都是出自这里,而且现在基本上都是用管道或堰渠送到了家门口。但玉泉周围的住户却仍然喜欢到潭里来打水,说是喝着新鲜,吃着放心。真没想到,这方仄仄的泉,其甘甜的乳汁竟哺育着三分之一的南郑人,是当地百姓的生命之根。看来,南郑玉泉不仅是其形如玉,她那无私无我、舍己为人的品质更犹如玉一般的高洁呀!
南郑玉泉,真无愧玉泉之名!(作者 曹英元 安康市岚皋县文化文物广电局)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