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自备汽车从汉中去成都,沿途皆为高速公路,500公里路程,仅用5个多小时就到达。遥想800年前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去做幕僚。其时,汉中为抗金前线,隔秦岭与金兵对峙,陆游杀敌心切,自愿到汉中军营襄赞军务,一路“细雨骑驴过剑门”。根据陆游诗作及笔记日期推算,前后走了将近一月,今人觉得不可思议,仔细推敲,却不为过。今日高速公路改曲为直,架桥凿洞,多走直线。古时栈道,避险就易,蜿蜒曲折,首先就里程上多出百十公里绝无问题。再是栈道平地丈把宽许,且越岭爬坡,过船摆渡,日行也就三四十里,从长安到成都二千余华里,以汉中为界,越秦岭为北栈,越巴山为南栈,陆游在近千华里的南栈行走近月时日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从古道遗迹看,古人相当智慧,不仅尽量选择河谷、山垭、斜坡等平缓之处修道,除非临河悬壁才凿孔、架木、铺修栈道,多数地段,尽量就地取材铺凿石板,类如今天旅游景区铺设的石阶路,我们便是沿着这种时断时续的石碥道在大巴山中盘桓。但到广元的朝天镇时,古道就必须与嘉陵江结伴而行,除此再无别的选择,因为四周皆为高耸入云的山崖峭壁,连峰排列,并无间隙可能利用。一河浩荡的嘉陵江水,流经这里,受到两崖对峙如兵阵森列的山崖限制,原本宽阔的河道被挤压为窄窄一线,江水一下变得湍急汹涌,浊浪排空,吼声如雷。20世纪修筑川陕公路时,清风峡、明月峡也是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处,为避开嘉陵江的洪水和峡谷之险,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一种独特的方式,就在山崖上开掘出了一段凹进山体的路面,老远看去,仿佛险峻的山崖变成了一只张开大口的老虎,所以这段公路就被称为“老虎嘴”,成为川陕公路上的一处奇迹。那么,古人修筑古道时是怎样通过清风峡和明月峡这两处险境的呢?残留在嘉陵江山崖的栈孔遗迹告诉了我们答案。在嘉陵江东岸几乎是刀砍斧削般直立的石壁上,离江面约50米左右的地方明晰地存留着三排整齐的栈孔,这便是古蜀道的遗迹。栈道多在距水面5—7米的高度,所以采取的是平梁立柱式。即在临河石崖凿孔,塞进梁木,在水中栽立柱支撑,在独特地方也采取倚坡架梁式、千梁无柱式等多种形制来搭修栈道。但这种三排栈孔的形制却少见。这是古人总结经验,依据地形采取的一种多层搭架式结构栈道,因为离江面太高,无法安立柱,就把支撑力分解到几层梁柱上,不仅深合力学原理,也体现建筑上的逶迤之美。这段栈道因高悬山崖半空,既要防嘉陵洪水,又要防山崖落石伤及行人,所以还修有棚盖,宛如空中楼阁。唐诗中说“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便是这类栈道的真实写照,也是栈阁、桥阁等栈道别称的由来。
目睹此情此景,环视古今通往天府的古道、铁路、川陕公路、高速公路及嘉陵江中飞舟,深感清风峡明月峡委实堪称一处古今蜀道博物馆,一幅千年蜀道变迁的历史画卷正徐徐向你展开……(王蓬)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