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接近尾声,《当代》年度长篇小说奖日前评出2011年年度五佳与最佳,贾平凹《古炉》首当其冲,夺得桂冠。
有幸拜读《古炉》,就很好奇书中叫古炉的村庄。
那里的山清水秀,树木繁多,野兽活跃,六畜兴旺,村人们保留着传统的烧瓷技术和浓郁的民风古韵,仿佛几百年来从未被扰乱过。后来直到1967年春,这个宁静的村落,演变成了一个充满猜忌、对抗、大打出手的人文精神的废墟。小说中作者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浑然一体的陕西风情,将中国基层“文革”的历史轨迹展示在读者面前,对这场历史大浩劫进行了深刻的人文解读。
原来现实中果真有这样一个村子,如今这又会是一座怎样的古村呢?
今天有幸寻访这里,书中的一些谜团,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她仍然有她的独特之处,保留着陕北古朴的风情魅力。
贾平凹的《古炉》以陕西铜川陈炉古镇为原型
“罐罐墙”、“瓷片路”
古炉村原型就是陈炉镇,陈炉镇地处山巅,群山维护,镇内地形很像一口硕大的盆。“盆”的底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民居沿“盆邦”依山筑窑洞而居,自下而上,一层一层,宛如蜂房,往往下面一家的窑背,就是上面一家的院落。
刚到镇上,扑面而来的就是“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的独特风貌,把我带入了一个陶瓷的天堂。这些罐罐,专业术语叫匣钵,是传统煤窑烧瓷的必备之物,反复使用七八次之后就会弃之不用,当地百姓就来了个废物再利用——垒墙,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远眺,那一道道用“罐罐”垒起的院落,在阳光照耀下,简直就是一幅壮美的油画,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罐罐垒墙墙不倒”可谓陈炉镇一大特色。
据介绍,陈炉陶瓷延续近千年,烧窑废弃的瓷器比比皆是,陈炉地处山坡路,镇民来往道路常年雨水冲刷,需要修补,冬季积雪也需铺垫防滑,镇民就拿这些瓷片铺路,不仅整洁美观,而且还镶嵌有地名及一路平安等吉祥文字,这是陈炉人民智慧的结晶。“瓷片路”的特殊景致亦是此处独有。
古镇中的墙、路都是由废弃瓷片垒成
陈炉生活,《古炉》说事
一边行走,一边想起《古炉》中的故事。这里的村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这里真的会有能用剪纸艺术复活动物与生命的蚕婆吗?
随着当地人的引领,我结识了当地许多民间艺人,刻皮影的、捏花馍的、搞木雕泥塑的、做剪纸的。民间出奇人,这话一点不假。据老人家们说,以前这里真有一位能做剪纸的老太太,她目不识丁,剪出的作品却有一种神圣的境界。我想,这位老太太或许就是蚕婆的原型或者后代吧。
走进陶户人家,主人热情邀我坐下,还未坐定,一壶热茶便端了上来。随后,四碟小菜一壶酒,殷勤劝我饮下三杯五盅的。
说话间,只见女主人已和好一团面,顺便捏作壮汉胳膊粗细,压扁了,就着小案板儿,剁成铜钱般厚薄,拨入锅内沸水中。须臾,捞入高把碗中,加油盐酱醋,所谓的“驴蹄子”便告做成。这种饭食最为快当便捷,吃起来觉得厚实而有弹性,较之山西刀削面亦不逊色。在这里逗留几天,家常便饭,陈炉女人要做得精细许多,也很有特色。
“驴蹄子面”做法简单味道厚实口感劲道有力,简直就是古镇人的性格写照
陈炉印证了《古炉》中的干净、平和,村民是朴实、憨厚的。《古炉》中复杂的村民关系几乎都是时代造就, “文化大革命”的本身是一个大熔炉,将整个古炉村置于腹内慢慢熔炼,熔炼了每个人的人格,更熔炼了一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古炉》写的也许不仅是乡土中国的“文革”,更是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的活生生历史,从中可以找到你、我、他,谁都在其中,一个都没少。
在人性恶极端膨胀的年代,显现着乡土中国存在的顽强,宽广、深厚,以及爱与善的强大力量,成为古炉(英文“China”,“中国”之意)这个村庄、这个民族得以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与希望。
镇上至今依旧有多户人家以手工制陶为业
千年之后的陈炉 我终于看到书中几十年前的古炉村,凭着记忆的翅膀慢慢升腾,这样充满神秘色彩的一个村落,这些充满灵性的人物,渐渐清晰。如今的它又将以何种面貌迎接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听闻这里是古今著名的陶瓷重镇,杨家将曾屯兵于镇内的石马山,有十分丰富的粘土储量,同时伴生有优质的煤、釉石资源,由此造就了陈炉陶瓷千年不灭的炉火。现今看不到“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但陈炉古镇保留下来原始、古朴的城镇面貌,更积淀了北方青瓷深厚的文化底蕴。 陈炉镇上古时候有数百家手工陶瓷作坊,如今传承下来的有大大小小数十家。我看到,比较有名且已开辟为参观点的有五六家。他们所做陶瓷的风格各异,有做仿古瓷,偏重传统,要求精益求精。有的作品注重创新,加入了大量现代雕塑等艺术元素,足够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坐下来,在明清原始的制陶场,亲手感受整个制陶的过程,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乐趣无限。
古镇上保留了难得一见的大规模古瓷窑场
陈炉鉴证了中国千年历史,一路走下来,当地人很自豪的告诉我这里保留了三个世界之最,问我能猜到吗? 一是,1400多年的炉火不断,创世界同一地方有文字记载的陶瓷烧造时间之最。二是,陈炉耀瓷的生产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属最原始的手工工艺。三是,难得一见的规模最大的古陶瓷窑厂,且民居建筑风格和民间形态完整的保存了古镇风貌。 原汁原味的陈炉耀瓷传统制作工艺和民俗民居,不仅是我,也让许多陶瓷专家、摄影家等专业人士都有找到根的感觉。陈炉耀瓷的原始、古朴、独特以及厚重的文化强烈的震撼了我,真是不虚此行!
古镇人已在这里生活了一千多年,幸福快乐。以后的日子也将这样下去。
作者:贾云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