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年间,延绥巡抚余子俊迁镇治于榆林庄,由此开启了榆林卫城600余年的历史篇章。三拓榆阳,展筑出了“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榆林城,也为儒、释、道三教的传播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榆林城区大小寺院、道观、尼庵不下百处,鳞次栉比的建筑铺满了东山。而以戴兴寺、洪济寺、香云寺、圆觉寺、关帝庙为主体构成的“四寺夹一庙”格局,更是成为“驼峰拥翠”景观中最耀眼的明珠。
关帝庙三桥四楼
榆林东山庙建于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创建者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延绥巡抚刘忠。其前身即榆林武学中的武庙(建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庙内供奉蒙恬、李广、关羽、岳飞等历代名将的牌位。
数年之后,赴延绥镇督办粮草的太监张绅听闻镇兵讲述了很多关公显圣的故事,却见武庙中只供奉关公的牌位,便在东山之上另辟新址,由刘忠负责施工,历时三年建成了一座关帝庙。
因为当时的孝宗与武宗痴迷道教,明武宗更是曾巡幸榆林,因此在关岳庙建立后的几十年间一直香火鼎盛。而关公作为“武圣”,更是被延绥镇全体将士视为守护神,因此单是在嘉靖年间,榆林地方官兵就先后三次重修关帝庙,并增建了石牌坊、乐楼、围墙等建筑。
明末至清中叶,东山关帝庙屡经兴废,在乾隆元年(1736年)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建。建成之后的关帝庙有三进大院,庙门南向5间,庙门向西的台阶上修有四座牌楼,牌楼之间还有一面巨大的九龙壁;山门与正殿及两厢配殿还有砖桥相连,这便形成了旧时关帝庙“三桥四牌楼”的严整格局。
从2005年起,东山关帝庙经历了8年的修缮工作。时至今日,寺庙已经形成了春秋阁、钟鼓楼、崇宁殿、三清殿、两侧厢殿的“两进式”格局;而昔日的九龙照壁,还依然湮没在凌乱不堪的大杂院中。
香云寺大钟奇妙
因为前文讲述了戴兴寺的历史变迁,在此便无须赘述。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香云寺的历史吧。
在旧时的榆林流传着一句俗语——东方境的鼓,西方境的壶,香云寺的大佛,上帝庙的钟。在《文史摭谈》中,李永清先生将四者称为“榆林寺庙‘四绝’”。其中香云寺的大佛树立于驼峰山巅的三层楼阁之中,高8米有余,为铜质鎏金立佛。大还不足为奇,奇的是其所披的袈裟之上遍铸3厘米大小的小佛。工艺自然是十分精巧。
香云寺位于戴兴寺东南侧,二者比邻而坐。据《榆林市志》记载,该庙“建于明代,南北67.5米,东西67米,占地4523平方米。寺分鲁班殿、七佛殿、三净身三院,有殿字38间。正殿三净身(三大古佛),坐东向西,歇山单檐四出檐廊砖木结构,四面环廊,顶覆琉璃瓦,内壁有彩画。殿阁面阔16.3米,深10米,高7.4米。”
在香云寺修行的释常真法师(戴兴寺方丈释体证大和尚弟子)告诉记者,目前香云寺的修复工作仅完成了大雄宝殿和右厢十八罗汉殿部分,左厢十王殿主体建筑,因为居民的拆除、改建早已面目全非。前殿天王殿原供奉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虽因“文革”时期作为粉笔厂车间得完整保存,却因有民房毗邻,修复难度极大。而天王殿南侧的鲁班庙和穿廊过道,因为缺少基本的修理、维护,早已是破烂不堪。
洪济寺湮没民宅
洪济寺位于戴兴寺北侧,建于明代。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5米,占地约850平方米。洪济寺分为南北两院,南院西侧开有庙门。庙门对面为座东向西的弥勒殿,硬山单檐砖木结构,殿面阔8.65米,深7.3米,高7.4米,供奉弥勒佛与四大天王。值得一提的是,弥勒殿中的弥勒佛像,系明代泥塑原像,至今仍保存完好。
与弥勒殿毗邻的是坐北朝南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殿,该殿原本南北贯通,可通往寺庙最北侧的念佛堂。但因“文革”时期庙产被没收,现观音殿与念佛堂之间已修起了两排民宅,二者虽相距不足30米,但却已是咫尺天涯……
记者在现场看到,洪济寺的念佛堂前堆砌着分不清种类的杂物,周边的修旧建筑甚至是彩钢房,若不是高悬“念佛堂”匾额和那雕廊画柱的建筑风格,你恐怕难以想到这里曾是一座庙宇。
观音庵百废待兴
对于“四寺夹一庙”之所指,《榆林地区志》与《榆林市志》中均指戴兴寺、香云寺、洪济寺、大庵(观音庵)、老爷庙,而没有圆觉寺。但圆觉寺建筑因早已被彻底拆除,在此我们也不再赘述。释体证告诉记者,四寺都应是寺,而不应包括庵。但大庵作为附属建筑,也算得上是“四寺夹一庙”景观的一部分。
大庵位于戴兴寺东北侧,史料记载其建于清代,占地1360平方米。寺分两院,北院现为坐东面西的娘娘殿,因“文革”时期作为手工业合作社扫帚生产厂房得以保存,敬奉的主神为三霄娘娘。该殿南北两山墙上各镶嵌有一方古碑,北侧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立布施众姓碑;南侧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所立《大庵重修各殿创修西厅碑记》,该碑碑文记载:“惟创建年久,虽经故住持周银琳沙静勤俭补修,而内外尚多倾圯,尼僧沙镇发愿重修并思建西厅。”整个工程历时三年告竣。
大庵南院近年来在释洪应法师(戴兴寺方丈释体证大和尚弟子)的带领下完成了重修、扩建工作,正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南北厢殿分别供奉文殊、普贤菩萨。值得一提的是大庵二门左前方的照壁,顶端飞檐斗拱,画面则为砖雕“二龙戏珠”图案。其中一龙喷云吐雾,翱翔在天,另一龙畅游海中,昂首探珠,却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堪称是榆林砖雕艺术的上乘之作。
驼峰拥翠千年秀,龙口涌泉万古清。数百年来,以“四寺夹一庙”为首的榆林寺庙,不仅是万千民众精神的寄托,也为驼城增添了一抹别致的风景。近年来,榆林市相关部门有意恢复旧时的“驼峰拥翠”景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榆林百姓又将拥有一处休闲游览的好去处……文/图记者满孝永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