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老槐
农科田园
柏林古寺
一样的拐来拐去的红胶土公路上转下来,开始看见远处钢蓝色的山峦——进入马镇。石山之巅俯视,空旷的几条相错相连的灰色石沟中全是郁郁青青的枣树,望不见往日那条带子似的黄河。传说,有一天,王母在天宫坐得十分寂寞,便带着仙女出游,途经陕北上空,看见黄河峡谷地段有一片奇特的林子,挂满奇异的翡翠玉珠,王母爱不释手,伸手去采,不想被叶间的刺划破手指,殷红的血滴一点一点染红了枝间的果子……这就是王母当年划破手指的地方吗?汽车若蚂蚁一般从山巅铺挂下来的一条极陡窄的青石头砌筑的路上下来,便钻入了青纱帐……
这是当年回乡的记忆。如今神马路已修筑得很宽阔,通村主干道全部实现了“黑色化”;府佳、神盘公路穿镇而过,神马、葛杨、北菜等地方道路贯通全镇,形成了“两横四纵”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镇80%的村庄通信网络健全。
也不止是红枣之乡了,建起了杂果示范园、绿色果蔬基地,建成了无公害杂粮基地、畜牧水产养殖基地。2012年岁末,被省委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便民服务开新风
扎实有效地推进便民服务工作,以此开农村工作新风。马镇投资60多万元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2012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设综治信访、计划生育、民政社保、养老保险合疗、土地建设、农业综合、工作站等11个便民服务窗口,配备工作人员11名,责成一名副镇长分管便民服务工作,并兼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两年来,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城区便民服务站共办理事项1.8万件,接待群众咨询1.3万人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2000余次,协调劳务输出1200余人。
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公开向群众承诺办事时限,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了宗旨观念、政策观念、服务观念,严格坚持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能坚持把为民办事放在第一位,主动想群众所想,变群众跑路为我替群众跑路,变拖拉办为及时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
群众得到了实惠。各职能部门严格对照相关政策,公开办事程序,承诺办事时限,使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特别是群众过去到镇政府办事有时不是找不到单位,就是到单位找不到人,往往要来回跑几次才能将事情办结。开展便民服务后,真正方便了群众,现在他们办事时只要向镇便民服务中心打个电话,询问一下需要哪些资料,再把资料交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就行了,甚至办事群众不到场就能把事情办好。
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自开展便民服务中心以后,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力推动了镇村两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农业筑就富民路
立足乡土实际,坚持走农业兴镇之路。这些年,该镇围绕建设一园(杂果示范园)、大兴两业(种植业、养殖业)、紧抓三线(神马路、神盘路、府佳路)、打造四个基地(红枣丰产基地、绿色果蔬基地、无公害杂粮基地、畜牧水产养殖基地)的中心任务,农业有了全新的风貌。
【种植业】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狠抓小杂粮产业发展,主要做法是一手抓小杂粮种植基地建设,一手抓小杂粮加工企业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王家坡、合河、盘塘、焦家峁、杨家崖、井河梁等村流转土地1.2万余亩,建成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在东梁堡等村建成千亩马铃薯推广基地;在盘唐、马镇等村种植地膜玉米5000余亩;在杨家山、刘家坬等村发展旱作农业2.5万亩,这些农业产业基地成为了马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杂粮企业】为增加小杂粮经济附加值,该镇扶持建立了丰登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南乡村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哈哈香油料有限公司、香飘飘五谷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四位一体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2012年,丰登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被评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南乡村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因其技术创新、科技转化效果突出等优势,在杨凌农高会上获得了“后稷奖”。
香飘飘五谷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具备了1000余亩的种植基地。基地种植豆类、小米等五谷杂粮作物,同时与邻村10户农民签订协议,种植晋谷“沁州黄”50亩,组织收购、初加工及销售,逐步实施农业综合项目: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该项目的实施,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00余户,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南乡村100万斤红枣保鲜库是马镇红枣产业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项目实施主要是对收购来的新鲜红枣进行鲜枣分选去杂—清洗—风干除水—分级—灭菌—冷库存储,并适时出售。该项目的实施弥补了神木县红枣保鲜项目的空白,为红枣保鲜、收储开辟了新的空间。
【畜牧业】马镇镇是纯农业乡镇,畜牧业所占经济结构比重较大,近年来通过舍饲养畜、新建标准化养殖场等方式,全镇畜牧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首先在传统养殖方面,目前全镇羊子存栏2.6万只、猪8500头、鸡3万余羽,新增水产养殖面积50亩,饲养黄河鲤鱼7.5万尾、黄河鲇鱼5万尾。其次在特色养殖方面,全镇有蝎子养殖户2户,人工饲养蝎子30万只;盘塘村景清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梅花鹿80只、野猪22头;阮家坬村白凤乌鸡存栏2.5万羽、黑凤乌鸡存栏4000羽;窑上村新增采蜜蜂200余箱。
【林业】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从河北、延安、清涧等地引进金昌、狗头、骏枣等20多个优良品种,在盘塘、邱家墕建成了特色红枣示范园240亩,为老枣树换头嫁接、枣园优化改良、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在井河梁村打造了1500亩红枣丰产示范基地;2013年,在王家坡村新建红枣基地1200亩、郭家寨新建红枣基地500亩。红枣种植基地的建成,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充分保障了退耕还林后村民的后续生活来源。
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镇党委、镇政府未雨绸缪,于2010年组织镇村干部专门去山西汾阳考察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并认真分析对比了核桃生长的土壤、气候、温度、湿度、光照、日照等多项数据,认为核桃有望在马镇镇沿黄地区栽植成功。
镇党委2011年春季在合河村不可耕作的荒山闲置土地上启动了核桃基地的建设,基地规划种植核桃3000亩,建成核桃深加工生产线一条。经过三年连续实施,已经完成种植面积2000亩,成活率达到了98%,大部分核桃已经开始挂果,经济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马镇杂果园是神木县统筹城乡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园区位于马镇村化石占,土地主要是黄河铁丝网护岸新淤出的水浇地。项目2011年设计规划,2012年正式启动,总投资3500万元,建成后年产水果30万斤、黄河鱼3万斤,产值约600万元。目前,已建成标准日光温室72座,种植桃、杏、葡萄、樱桃、灵武长枣共计6.2万株,配套建设鱼塘1座、沼气池72座。正在筹备建设的项目有民俗文化展览馆、零碳生活馆、2.5公里环园区观光道路、蓄水池、生活区。
园区的建设有利于红枣产业老品种改良、新品种培植和深加工项目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有利于带动马镇及周边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形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庄院景观相结合的产业链条;有利于带动当地群众的经济发展,园区建成可安排就业人员200余人,培养一批果园技术骨干人才,辐射周边,发展家庭式生态农场。逐步实现以示范园为龙头,走“企业+基地+农户+科技+市场”现代农业发展的“五位一体”模式,促使马镇农业产业化走上“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的良性发展道路。
【水利】近三年镇党委多方争资立项,投资1800余万元,新建护岸5370米,维修加固2100米,使马镇镇沿黄护岸总长达到了13.8公里,淤成水浇地8500余亩,其中枣树地5000余亩,涉及全镇黄河沿线9个行政村、11000余人。护岸工程的实施,使全镇人均可增水地0.2亩,保护原有耕地0.7万亩,推动全镇农业产业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黄河护岸工程,造福一方:
一是阻挡了洪水对马镇镇近1万亩水浇地的侵袭;
二是通过护岸工程新增良田4500余亩;
三是护岸工程使原先分割的“条条地”变成了“整装田”,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四是护岸工程的修建,充分展现了马镇黄河儿女敢与天争、敢与地斗的英勇气概,激励着马镇人一步步奋勇向前。
队伍建设手不松
人是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机关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是该镇常抓不放的一项工作。特别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作风漂浮、生活随意、原则性不强等问题,该镇结合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基本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具体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镇党委始终认为,要想机关干部队伍素质过硬,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不靠人管人、靠制度管人的干部制度。为此镇党委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马镇镇干部考勤制度》《马镇镇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马镇镇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制度》《马镇镇后勤管理规范》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干部、约束干部,使之养成勤政爱民、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与时俱进,为此镇党委一手抓党委中心学习组日常学习,一手抓干部培训,根据上级安排,优先安排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外出培训。鼓励在岗领导干部进行继续教育,近三年来,镇政府新增研究生学历4人,5人正在接受省委党校研究生继续教育。
通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镇党委打造了一支立说立行、亲力亲为、尽职尽责、严谨严密的基层干部队伍,在建设美丽、富饶马镇的征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层组织在夯实
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注重从离退休人员、致富能手、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毕业生中选拔“两委”会负责人。目前全镇70个“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中有离退休人员1人、经商能手8人、返乡创业人员5人、致富能手13人、大学生村官2人。
建立选人用人激励机制。研究出台了《马镇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用制度管理村干部,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格局,在2012年的“七一”表彰中,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振进同志凭借其“双创双带”骄人成绩,破格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
加强培训指导。近年来多次选派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去杨凌农高会学习取经,去县委党校进行岗位培训,组织部分村干部去外地学习核桃、红枣栽植技术,不断增强其组织工作水平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堡垒在富饶马镇建设中的战斗力。
社会管理多创新
不断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在认真抓好维护镇区稳定工作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创新平安创建工作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工作领域,在宣传、预防、打击、调解、处置突发应急事件、反邪教等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市级平安乡镇”“县级四无乡镇”等荣誉称号。
首先是在公路沿线、各行政村悬挂横幅35条;利用集市集会发放《创建平安马镇公开信》3500余份、平安创建知识问答卷5000余份;依托镇计生短信平台,发送平安创建短信3500余条;组织曲艺人员以陕北说书的形式进村宣传平安创建10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了平安创建的要求与做法;镇政府围绕村民需求,积极探索平安创建利民、为民、惠民的新载体,通过向广大村民印发自制的“便民联系卡”,拉近了干群关系,更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方便。一个月来已免费发放“便民联系卡”5000余张。
抓矛盾排查。镇党委研究决定,以站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包片领导负总责,镇、村两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坚决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抓早抓小抓苗头”,杜绝“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现象发生。
各站每10天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情况总结汇报一次,由镇上汇总后上报。2012年8月3日组织县法制办、司法局、信访局、沙峁法庭、土地所、马镇司法所、派出所、马镇村委会共同调解处理了张花兔、焦忠云长期上访事件,维护了镇区稳定。近期成功调处了阴寨则村乔埃民因民间借贷引发的上访事件。
根据马镇镇处于“两省四县”的交界位置,镇政府组织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巡逻队由58支269人组成,主要负责对镇区内治安问题多发地区不定时巡逻,协助镇中心派出所进行“四防”(防爆、防火、防盗、防治安事故)工作,并为治安巡逻队员配备了大衣、棉帽、手电及防身器具。在马镇镇出境的黄河浮桥旁投资5万余元设立了治安巡逻点,选派责任心强的镇政府干部、派出所民警、镇属企事业单位干部、村民组成义务巡逻队,排班轮流巡逻值班。巡逻队的成立有效降低了偷盗现象的发生。
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由1名党政主要领导、1名副职、5名干部组成值班小组,轮流值班,并要求值班人员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保证相关信息畅通,确保发生安全矛盾纠纷能及时掌握与化解。
文明创建著新花
荣誉是用真情和汗水换来的。镇党委、镇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群众生产环境;以构建和谐马镇为重点,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力度,改善镇村发展环境;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为民服务环境。
各单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找差距、促改进,使机关干部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为民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务求实效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坚定,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镇党委、镇政府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献爱心圆梦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深入基层慰问留守儿童。近年来共发放60余万元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大学生,圆了贫困生的大学梦。
树立典型抓示范。该镇从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角度出发,深入开展了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争创“文明村”“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遵纪守法户”“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并在每年的全镇工作大会上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全镇精神文明典范。
近年来马镇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乡镇”“市级平安镇““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镇”“市级五型机关创建标兵单位”“市级纪检监察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基层武装部”和全县“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农业工作第一名”“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2年底获得了“省级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