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完整的米脂窑洞群
马氏庄园吸引不少游人
姜氏庄园内部建筑工艺非常精湛
姜氏庄园全景
马氏庄园建筑融贯中西风格
米脂,多么富有人间烟火味的名字。但我还是冲着它的窑洞文化而来的。很庆幸自己来得适时,没有绿色的遮蔽,发白发亮的羊肠小道如蛇一样在山间盘旋着,原生态山体裸露之壮美一览无遗,仿佛让人能感受得到山的脉息,感受得到山的平静与沉稳的力量,给人以苍劲、雄厚、厚重、拙朴、粗犷、豪放、壮美之感,犹如西方美女的裸体艺术素描。投身于高原,天显得低了,人显得渺小了,心却变大了,变得澄明安祥,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喧嚣与纷争都离我而去。这里的山层层叠叠盘旋着一个挨一个的馒头状的山峦,随着车行变换着角度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地壳运动形成的,但我想一定与北方强劲的风和雨水的消磨有关,与陕北人顽强的个性一样能屈能伸。沟里也都有水,只是水流像线行一样,断断续续。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马氏庄园)和姜氏庄园,两座地主窑洞庄园就这样安谧地躺在大山里。
杨家沟革命旧址(马氏庄园)亦称“龙凤寨”,建于清同治年间,于今已历300余年,占地面积10246平方米。黄土高原上生活的人,无论修房子还是婚丧嫁娶都要看风水、择日子,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马氏庄园自然是请了有名的风水先生,在龙凤山上量盘出“九龙口”上最好的风水宝地,风水先生称:“在这个地方修建,如同龙脊托起,将会飞黄腾达。”石结构拱券门楼垛口林立的城堡寨子庄园,以窑洞为主,分为旧院和新院。旧院门楼为硬山顶,非常气派,东西两侧是月门,门楣上刻有“大夫第”三个大字,“大夫第”当时代表官位,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下面门底部两侧有弧形的石墩,石墩上各竖着一个石鼓,据说石鼓的大小与官位成正比,官做得越大,石鼓就越大。“大夫第”为门档,石鼓为户对,隐意为门当户对。旧院的建设规模有南北炮台(龙眼)、观星台(龙角)、水井(龙嘴)、窑洞四合院。窑洞四合院主要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倒座厅房”的建筑形式。明,指的是正面的窑洞数量;暗,则是左右小暗院里小窑洞的数量,院子正中倒座七间木结构硬山式厅房,东西两侧6孔是厢窑。拱形大窗户的雕刻无一雷同,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古朴典雅大方。马氏庄园的少东家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并在日本留过学,他留洋回国后,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父亲修建一座新院,于是,请风水先生盘测出九龙口是最好的风水宝地。因此,新院就修建在九龙口上,它不仅是风水宝地,而且地势涧水绕合,三山拱卫,易守难攻,大门“新院”的两个字,是院子的主人兼设计者马醒民题写的,有“一新皆万新”之意。修建历时十年,于1939年落成,名字即取为“新院”。新院构建非同一般,建筑设计奇特,一排平面凹凸交错,右边是中式建造风格,中间是欧式建造风格,左边是日式建造风格,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和谐地融为一体,飞檐雕梁,暗道取暖,三通纳凉,建造了一座中西结合式的建筑,他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西方建筑的雅典,又反映出了陕北窑洞建筑之雄厚,充分显示了陕北窑洞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后来,新院成了革命旧居,“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八个大字给我们一种神圣的感觉,红色气息充盈于天地间,当年毛泽东称赞说:“杨家沟是个好地方。”我们走进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住过的窑洞里,室内干净整洁,墙壁细腻光滑如新,据讲解员介绍,主人当年是用鸡蛋、小米汤和观音土合成而做的,不可思议,这个也太奢侈了。我不了解当年修建时耗资多少,单看那修建时所用的十年时间,包括规模、材料、人工、吃喝,估计就是我们现代家庭或煤老板也不敢想象的。收回遐思,手摸这些陈设,仿佛还留有余热,似乎昨天刚刚还被国家领导人用过。脸盆和三道道蓝的羊肚子手巾,是那样朴素,毛主席曾坐在这桌凳前,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真切地看到九条龙,我们穿过寨门,来到新院隔涧的对岸,只见这座高原窑洞建筑群隐藏在高山峻岭之间,淡泊宁静,幽而不僻,静而不寂,九座山峰由沟涧底部爬向新院的硷畔,状若九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似乎让你相信冥冥之中隐藏着天意。马氏家族创造的窑洞文化,成为了杨家沟革命旧址的重要标识,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理想之所。陕北窑洞民居蕴含如此厚重的文化,高原窑洞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决定再去参观参观另一个地主庄园——姜氏庄园。
说到姜氏庄园,要追溯到一段历史佳话,姜氏庄园和杨家沟马氏庄园有着一层亲戚关系。姜耀祖的外祖父是杨家沟马氏家族的马师祖,当年姜耀祖的父亲姜安邦只是马师祖家里的一个普通长工,姜安邦聪明伶俐、勤劳能干,很快赢得了主人的恩宠,不到两年时间就当上了账房先生。马家小姐敬佩他的聪明吃苦精神,喜欢上了他,米脂婆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马家小姐身上得到很好的印证,她不嫌弃姜耀祖的贫寒,不嫌弃他的出身低微,私定终身,几经周折最终与姜安邦结为连理。马家对女儿无可奈何,便拿出一叠要不回来的陈年死账交给姜安邦并说:“这些死账只要收回了,就全部归你。”就这样,这对新婚夫妻拿着旧账本,回到了距离马氏庄园三十多里地的刘家峁村生活过日子,马家小姐并没有看错姜安邦。姜安邦想方设法讨回了债务,发了家,在米脂城创办了“崇盛西商号”,走上了富裕。到了孙子姜耀祖时更是成为一方富甲。清同治年间,颇有抱负的姜耀祖,请来了北京的建筑专家并召集米脂的能工巧匠,历时十三年,于清光绪十二年完工,建成了陕北典型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姜氏庄园。如此巨大的工程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马家和姜家修建各自的庄园期间,付出了多少辛苦,尝了多少酸甜苦辣,我们想也能想得到,无论体力还是脑力,他们一定都劳累得筋疲力竭。
姜氏庄园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在米脂县城东15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亲自监修的私宅。庄园占地40余亩,背靠群山,面迎绿水,依山就势,雄浑奇特,坐落在牛脊梁山湾三面环山的怀抱中,面向东南开口,恰似一个硕大的元宝,或像一头金牛卧在山窝里,符合“负阴抱阳”的风水理念。而更为巧妙的是,主人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运用园林理论中“步异景移”“峰回路转”的构图手法,底层的下院坐西北向东南,中院和上院坐东北向西南,各院都能争得良好的空间和方位,获得日照时间充足的效果,两相得宜,是聚财纳福、人财两旺的理想地形。
通向姜氏庄园城堡寨门的道路,从沟壑底部盘旋而上,路面宽4米,中间以石片竖插,为雨雪天防滑及排泄洪水,并作为车马通道,依墙壁两边是石级阶梯,园内的台阶加起来共为365个,正合一年的天数,寓意一年四季天天吉祥,岁岁平安,步步登高。寨门为拱形石洞。寨墙正立面镌刻主人亲笔题写的“大岳屏藩”四个大字,字体工整大方,苍劲有力。是姜耀祖亲笔题书,意为依恃高山抵御入侵者。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左边小字是“姜耀祖建并书”。而“大岳屏藩”四字之中,“岳”为姜海岳(姜耀祖字硕甫,又名海岳),“藩”为姜耀祖的长子姜树藩(又名姜辅文,字介屏),“大”作为形容词,喻示“福泽子孙,荫庇后人”。庄园大门可容马车进入,庄园四周寨墙高耸,以块石砌垒,高达9.5米的挡土墙,上部筑女儿墙,外观犹若城垣。有瞭望孔,居高临下,既是观察哨所,又有射击功能。还有小方窗,像一台土电话,用于各个院落的传话。整座庄园像一座独立的堡垒,它的防御和生活体系设计功能齐全,建筑合理。第一层是下院,沿第一层院侧边道路,穿洞门可直插中院。正对中院门而耸立的高8米、长10米的寨墙,将庄园紧紧围绕,并留有通往后山的门洞,上书“保障”二字石刻匾额。寨墙最高处砌有炮台,形若马面,用来扼守寨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寨墙北有一石拱窑式井楼,高5米,东西宽4米,井深33米,井壁皆用石块盘旋垒砌而成,水源引至山脚,水质甜美爽口。井楼内安置有手摇辘轳,不出寨门即可保证用水。姜氏庄园由上、中、下三院及碾磨院、葡萄院、鸡鸭棚、库房、井楼、炮台、寨墙等部分构成。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大到整体设计,小至局部结构,无论防御体系,还是水利系统,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构建精巧地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遇到抢窃或攻击,外人很难进入城堡,即使城堡被围困,应有尽有的设施不会困住姜氏庄园里人们的生活饮食,这些充分体现了姜氏的聪慧睿智。穿寨门过涵洞即到达下院管家院,是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院内方形石板铺地,倒座有石板铺顶的马棚,特别是马槽雕琢非常精细,令当代石匠叹为观止!院墙内外筑有许多拴马用的石锁,来交租的人们把马和毛驴都拴在了这些石锁上,想当年定是人欢马叫、粮草入仓的盛大丰收场面。
正面窑洞北侧设通往上院的暗道,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巨匾气势夺人,门道两侧置抱鼓石。中院主要是账房和客人居住的场所。大门为五脊六兽硬山顶,上书“武魁”二字,以炫耀主人叔父武举之绩。大门两侧各有石鼓门墩,上雕双狮捧面,麒麟负子,浮雕“福寿”图案。门内是水磨青砖影壁月亮门,代表主人圆圆满满的美好愿望。月亮门门楣上面刻有琴棋书画、姜太公钓鱼等人物,寓意主人情操高雅,好事不断,大吉大利。院中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另附带有小耳房,瓦筒卷棚,雕镂窗棂,门窗皆雕有极精致之人物花卉,龙凤、燕子、小鸟、猫、鱼等动物,隐喻儿孙小孩时期健康快乐;成年人学业有成,加官进禄;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意思,石雕既精巧又大方。厢房两侧各有通道,可直接与东西两侧仓窑、碾磨房和通往后山地洞相连。每孔仓窑内有12个大石仓,每石仓可存粮50余石。入门后东面厢房对置,拾级而上至上院,正面垂花门制作甚为考究,青瓦卷棚顶,四柱双层门,雀替、浮雕等制作考究华丽。进入垂花门也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穿廊抱厦,十字砖墙,东西对称,工艺精细。院中的大石床更是别具一格。无论是烈日炎炎的中午,还是繁星点点的夜晚,主人都可在大石床上悠闲自得、安然惬意地乘凉休息。而环绕石床底部的石槽起什么作用呢?原来,在主人睡觉前将水倒入石槽内,可以隔离虫、蝎的侵袭。厕所里还有石头雕琢的坐便器,日常生活的吃住用配备齐全,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生活条件相当于我们现在住宿的单元一样方便。
上院是主人家里人住宿的院落,东窑右边有一个小门,里面三孔窑洞是厨院,院子里有一个大石桌,石桌下面是石头做的碗柜,在院墙背阳高一米的半空中有一个小圆窖,是用于储藏食物的,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天,这里的肉食也保证新鲜,类似于今日的冰箱。厨房墙壁上安装了两个用石头雕刻的鱼身,一个鱼头向外,一个鱼头向内,鱼头向内的是进食用的清水,挑水的人将清水倒入鱼肚里,水从鱼头的嘴里流入厨房内用大块石头做的蓄水池。而厨房里用过的污水则从鱼头向外的那个流出外面,进去的是干净的水,流出来的是污水,卫生相当讲究,除了厨子,闲杂人不得入内,另人惊叹。上中下三院明道相接,暗道相通,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大至整个建筑设计,小到各个微小装置,都有数不尽的“雕”艺术,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布局考究,讲究来历。除了让你欣赏主人精巧细致的建筑外,更让你领略丰富多彩的石雕世界,把你带到了寓意深刻的石雕艺术殿堂,这些石雕都充分说明庄主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内涵,也透视着姜家当年极盛时期的繁华生活。
一个城市离不开厚重文化的支撑,犹如黄土高原离不开黄土的色调,黄土高原自然离不开窑洞建筑,窑洞聚敛了黄土的精华,窑洞拉近了我们与土地肌肤相亲的距离,生命生要落土,死要归土,表明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几百年过去了,杨家沟马氏庄园,留给我们中西合璧的建筑构造艺术;姜氏庄园则给我们细致和谐统一的建造风格和绝妙的雕刻艺术,不愧为陕北窑洞建筑艺术的奇葩和瑰宝。它让我们见识和领略了瑰丽雄奇的高原窑洞和黄土风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