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城西有条窟野河,神木县城则顺着河势,建在河边。与神木县城隔河相望的,便是二郎山。该山因形似驼峰得名“驼峰山”,当地人则称之为“西山”。山上庙宇林立,其中尤以二郎庙享名日久,“二郎山”之名便由此而来。
农历的六月廿二,正逢二郎山庙会,记者跟随如潮的人流登临二郎山,近距离领略了名山古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二郎山娘娘庙
浩然亭内景
二郎山风光
求签
退水镇妖保民安
在神木当地,流传着很多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二郎神捉妖宁水,保得一方平安的美丽神话。
很久很久以前,长城边塞之外的北草地上有黄风怪和黑水妖常年争斗,也闹得窟野河大水频发。有一年水势极大,神木西城水深三尺,洪水大有压过城头之势。百姓纷纷跪在地上,祈求河神施恩退水,并许愿为河神补修庙宇。说也真怪,不一会儿洪水便顺着西山山崖流走,神木城终于得以保全。
事后,在河神庙过夜的叫花子逢人便讲,当天半夜他听见庙里有动静响起。放眼一瞧,从外面进来了三个人,泥塑的河神和虾、龟二将也站起来迎接。河神问刚进来的三人道:“二郎真君何时能到?”三人回答:“二郎真君、关老爷和黑虎灵官前去捉拿黄风怪和黑水妖,真君派我李、孟、赵三将先来退水。”
坐定之后,三将便问河神:“这次大水,你看该如何退去?”河神忙说:“百姓多为善,赃官、无赖阴府早有案录;况且这次发水是妖怪作祟,与百姓无干,因此还请三位相助,保得城内民众平安。”这才有了前文讲到的洪水顺山流的场景。
百姓为感谢河神和三员天将的功绩,将河神庙重修,并在西山建起“三圣殿”供奉李、孟、赵三将。后来人们认为三人系二郎神所遣,便又翻建庙宇供奉二郎神、关帝和黑虎灵官。这样,三圣殿便被叫成了二郎庙,山也更名为二郎山。
除此之外,神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二郎神搬石镇妖魔”的故事。今日二郎山一带原是一个深沟,触犯天条的妖怪便都被幽禁在此。它们经常出来侵扰百姓,人们苦不堪言。但要镇住这些妖魔,必须要到数千里之外背来镇妖石。众神都不愿担此苦差,此时二郎神自告奋勇,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走了七九六十三天才将镇妖石背回。放下石头后他一头栽倒,他的灵魂便融于镇妖石中,石头慢慢变成一座大山,把所有的妖怪都压在了下面……
石刻碑铭著史章
穿过二郎山山门拾级而上,一处处殿宇,一方方古碑,你顿时会有一种徜徉在历史、文化长廊的奇幻感觉。
“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民国时期陕西著名书法家王雪樵在二郎山月门牌楼上留下的对联。它是王先生一生晨曦揣摩、临池染翰的见证,也为二郎山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二郎山八仙洞的东侧有一座张公庙,供奉的是明宣府镇(明“九边”之一,治今河北宣化)参将张锐。张锐祖籍神木,行伍出身的他因军功出任参将。在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的“土木堡之变”中,张锐为护驾英宗朱祁镇壮烈牺牲。张锐后被追赠光禄大夫,其遗孀章氏被诰封一品夫人。
八仙洞的上方是始建于明正统年间的地藏洞,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洞中主祀地藏菩萨,两侧则是十殿阎君。该洞的圆形藻井石雕更是吸引了记者的眼睛:莲花聚顶,外有道家的八卦图案,以龙凤为主图案,外围则以莲花为衬。整个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手法细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沿着“之”字形曲径再往上,便可到达浩然亭,此亭建于1937年。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的危亡之际,国民党抗日将领何柱国邀请各地热血志士在此共誓抗日决心。何柱国还亲笔为亭额题写了“天地正气”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更加强化了浩然亭的主题。
抗战期间,还不时有文人墨客来到浩然亭,他们见到此处的一碑一字,投笔从戎之情顿由心生。在浩然亭北侧的石窟中,也就有了张祉繁名为《劝武》的组诗:愿与同人市上游,浩然亭上毛锥投。从戎仗剑上前线,一刀一剐鬼子头……
善男信女拜神灵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和六月廿二,二郎山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届时,神木县城可谓是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齐聚二郎山,求神拜佛,希望求得神灵的庇佑,保得家人平安,事事如意。
地藏洞前,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在用心地摇着手中的签筒,庙会的应事则在一旁指点摇签的“技术”。“啪”的一声竹签落地,小姑娘虔诚地捡起交到应事手中。应事看一眼竹签上的字,大叫一声“上上签”,小姑娘的脸上顿时泛起了笑容。
在二郎山红龙庙前,一位老人还向记者讲起了庙中供奉红龙将军的传说:红龙将军名张存海,民国年间神木县西平里人氏。本有75岁阳寿的他在32岁时便屈死离世,因无法转入轮回,他便在二郎庙把门十年,祖师庙把门十年,水神殿把门十年,铧山庙把门七年。此时的他已是功德圆满,道化成神……在一般人看来,这个故事实不足信,但记者能从讲述者的眼中看到一种笃定的信念。或许正是这个传说,给了他们一种积德从善、信道修心便可得道成仙的美好憧憬。
庙会之上,老人上山多是为了求神拜佛,记者就见到一位老人手提香火,每到一处,便要上香烧纸,虔诚无比。而孩子们逛庙会,更多的则是玩耍,买几副玩具,照几张照片,他们便是满脸欢喜。因为二郎山山形绵延,多有起伏,因此对于老人和孩子而言,想要行遍山上的每一处殿宇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路之上,记者不时听到孩子们说“累了,不想爬了”的声音,一旁素不相识的老人也会笑着告诉他们:“拜神要的是虔诚,做事要的是毅力。如果没有决心,做什么事也不会成功。”
记者从二郎山最北侧的山神庙返回,跟随众人的脚步从观音倒座西侧小路下山。山下的场景更是热闹,罗汉豆、玩具、小吃、百货日杂应有尽有;远处的戏台之上,神木县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晋剧,台下的老人顾不得盛夏烈日的暴晒,个个听得入神,如痴如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