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三川口镇吴山村,有一个破败的山寨式地主庄院。星期天,我与三位好友专程前去探访了这里。
吴山村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进入村口,便看到村中央的一座山峁,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破败的窑洞、大门、院墙、寨墙、寨门等。仔细数数,院落约有七八院,窑房约有六七十孔。我们先爬上山寨对面的山峁,对着山寨开始拍照。雨后的山村,空气格外清新。整个山寨,虽然到处是断壁残垣,但是一排排的窑洞、坍塌的四合院、高耸的寨墙、寨门、杂草掩映的通道,在蓝天、白云和绿树的映衬下,更显得古朴、苍凉,仿佛一段神秘而久远的历史又活生生地凝聚在了我们的眼前和镜头中。
吴山村村支部书记给我们介绍说,吴山村有400多口人,但现在长年在家的只有六七十口,而且居住得很分散。他说,山寨里的窑房土改时都分给了穷人,改革开放前,整个山寨里人住得满满的。改革开放后,村民们有的外出了,有的迁到新居,寨子里现在只住着两三户人家,还都是老年人。因为寨子长期没人居住,年久失修,慢慢就破败了。
住在山寨脚下几孔破旧土窑洞里的吴俊兰老太太,已是102岁的高龄,她是现在居住在本村山寨里吴姓财主唯一的直系后代。老太太和她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一家七口,四世同堂。老太太身体很健朗,但由于耳聋,我们无法和她交谈。我们向村民了解山寨的情况,但村民们却所知甚少,只有住在山寨内70岁的老中医吴茂发告诉我们,庄院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当时吴姓财主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吴刚、吴强、吴囊,兄弟三人都考上了状元,三人就在山头上各修起了一座院子,之后兄弟三人形成了吴姓财主的三大门坡,在这里繁衍生息。他说,以前在院子的大门上还能看到写有“状元弟”的牌匾。村民们说,古时候这个地方一直是由米脂县管辖,民国年间,由于社会动荡,吴姓财主为防兵灾匪患,便招兵买马,在家养起了一个连的兵丁,修筑了寨墙、寨门等防御工事。后来,因为军费开支太大,负担太重,便将这些兵丁带到了山西,后被傅作义的部队收编。
在残破的山寨里,我们看到了过去的瞭望台、藏兵洞、粮食武器库等。在一个大门的门楣匾额上,写着“安且吉”三个字,前面的题款是“光绪丁末”。在山寨西面的寨门上方刻着“长胜寨”三个字,前面的题款是“米县”,后面的落款是“中华民国五年某月”。据此,可以印证村民的介绍还是有迹可循的。
徜徉于山寨内,在断壁残垣间,我们仍可看出昔日的雕梁画栋,领略过去的豪华气派。伫立于大山深处,观瞻这一历史遗存,让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家族和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也领略了黄土高原上古代民间的军事斗争历史和军事战略思想。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