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破碎的永乐城。
山顶遗存的土墩。
保存较好的一段城墙。
马湖峪村前的大桥碑记。
马湖峪,现是米脂县龙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龙镇镇的东北方向,马湖峪河与无定河川接壤之处,原属米脂县,后属榆林县,1946年10月解放横山等地的北线战斗胜利后,又转属米脂县。
马湖峪,初修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延绥镇志》“盐法”中曰:“马湖峪、三眼泉、周田寨盐,即碎金驿盐也。汉桑弘羊大农部丞隶上郡独乐盐官,宋改独乐为永乐,在今鱼河堡。碎金驿康家湾以南,隶鱼河堡。计盐锅起税,每熬盐锅一口征盐十二斤,共锅八百二十八面,该盐九千九百三十六斤。征解榆林卫,为赏夫匹支用。盐地每亩税银九厘,共地一百五十四顷五十七亩六分,该银一百三十九两一钱一分九厘。征解榆林监收通判衙门,为榆林卫儒学廪生馔粮支用。凡盐行路道近,供镇城中东而路营堡并附近县。”因而知道了马湖峪的食用小盐生产,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后来继续翻阅史书,发现马湖峪不仅食盐生产历史悠久,而且村后的山头还是宋之永乐城(银川寨),宋朝著名的永乐城之战,也发生在这里。
成书于元至正五年(1345)的《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曰:“元丰五年(1082),即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十五里,前据银州大川,赐名银川砦,旋被西人陷没。崇宁四年(1105)收复,仍为银州。”明天顺五年(1461)修《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六“延安府·古迹”中曰:“永乐城,在米脂县之西,宥州之东,二面重岗峻岭,路仅可通车马,中无井泉,唯城连无定河,浸渍之余可给食,宋徐禧因沈括之言筑城于此,卒败。”
而对于永乐城之战,新编《米脂县志》第二十一卷“军事志·战事战例”中记载得比较详细:宋熙宁十年(1077),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和兵马副总管种谔上书宋神宗,建议收复银州,沿横山山脉筑堡,把西夏拒于荒漠以西。他们主张先筑银州城垒,再迁宥州到乌延城,然后修筑夏州城,造成鼎足形势,囊括整个横山地区(指横山山脉)。元丰五年(1082),神宗派遣给事中徐禧、内使押班李舜举到延州、鄜州监军。徐禧到米脂寨一带视察了上下几十里地形后上书说,银州虽然在明堂川(今榆溪河)与无定河交汇处,但不如永乐(今马湖峪)险要,提议修永乐城。种谔认为永乐依山无井泉,军队饮水困难,不宜筑城。神宗听信徐禧一面之词,让他监修永乐城,令种谔守延州(今延安)。从八月十五日到九月六日,20多日内永乐城修竣。内有6堡6寨:大寨周长900步,小寨周长500步;大堡周长200步,小堡周长100步,神宗赐名银川寨。
在兴建永乐城期间,西夏几次派兵来袭,都被打退。但西夏人不甘心让宋军在此立足,他们于泾原路北境集结30万人马,储备粮草,准备大规模出击。徐禧得到边民报告后不以为然,甚至夸口:“立功得富贵的机会到也!”他唯恐沈括得了功劳,派曲珍、高永能率1万多人守永乐,命沈括守米脂,他自己也返回米脂。9月,西夏出动骑兵奔袭永乐城,徐禧、李舜举等出兵援救。不久,西夏大军压境。高永能建议乘西夏兵立足未稳时出击,徐禧却以“王师不鼓不成列”,等西夏军队列阵之后才让士兵迎战。西夏兵越来越多,宋军上下惊惧。主将曲珍说:“眼前军心动摇,已不利出战。”建议退守城堡,徐禧不听。西夏骑兵抢渡无定河,曲珍再次建议趁其半渡时出击,也不被采纳。西夏“铁鹞子军”蜂拥过河,打败宋军精锐,将永乐城团团围困,并占领了水寨和粮仓。永乐被困七昼夜,缺粮断水,临时掘井,无法得到水。许多将士渴死,甚至绞马粪汁止渴。西夏人在攻城的同时,派兵袭扰米脂城,使沈括无法救援。20日半夜,大雨倾注,西夏人乘机攻城。城破后两军在雨水泥泞中混战,宋军战斗力虚弱,惨遭全军覆没。徐禧、曲珍、高永能等将官200多人、士兵夫役20万人喋血永乐。宋鄜延路军事实力大伤,西夏人亦元气尽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无力再战,兵戈暂息。
2012年6月上旬,我在朋友的引导下,前往位于马湖峪流域沟口的龙镇马湖峪,车行沿途,只见田野里到处都是茁壮成长的庄稼,没有丝毫生产食盐的痕迹。是这里没有生产过食盐,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到村后,几位老者告诉说,他们小的时候,村子里还生产着食盐,只不过规模很小很小,到1958年大跃进开始,就再也不生产食盐了。
那马湖峪附近的食盐生产,其原来的规模如何呢?翻阅史书,清雍正十三年(1735)《陕西通志》卷四十一“盐法”曰:“三眼泉坐落绥德州西九十里,刮土煎盐额设盐锅一百八十五面。马湖峪坐落米脂县北四十里,产盐河滩周广约三里,额设盐锅二百九十一面。永乐仓坐落鱼河堡康家湾之南,河滩周广五十里,额设盐锅三百八十五面。”这说明马湖峪的规模虽然不及永乐仓,但周广约三里,面积一点也不小,可为什么后来不见了呢?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榆林府志》卷二十三“食志”中曰:“榆林永乐仓盐地,一段在鱼河堡之柳湾儿、盐沟则、花家峁、龙泉寨上下四甲并永乐仓等处,计地一十五顷四十亩,濒临无定河两岸,南北相距十有余里。每地四亩设盐锅一面,共额设盐锅三百八十五面……自乾隆三十二年(1767)无定河改道,永乐仓盐地屡遭冲刷,只存盐锅二十九面,盐户失业,连年额课难征……至四十八年,永乐仓盐户陆续修复盐锅八十六面,连旧存锅二十九面,共盐锅一百一十五面,其余盐地概难修复,计荒锅二百七十面。”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食用小盐生产最多的永乐仓,在乾隆三十二年的洪水中,失去了三分之二多,那同在无定河流域的马湖峪,会不会也在这一次洪水中失去许多呢?应该是这样,洪水冲毁了永乐仓的盐地,同样也冲毁了马湖峪的盐地,正如民国年间《榆林县乡土志》中记载:“小盐,与塞外所出大盐不同,产县南所属盐湾,永乐仓、花家峁、周田寨、马湖峪等处,即碎金驿盐也。其地傍无定河,淋土煎盐,今总谓上下盐湾。”从此之后,马湖峪的食用小盐生产规模也就减少了许多许多,生产地块迁移到上下盐湾,直至大跃进时完全消失。
登上马湖峪村后高高的山头,史书载:“内有6堡6寨:大寨周长900步,小寨周长500步;大堡周长200步,小堡周长100步”,神宗赐名的银川寨,即永乐城就在眼前。纵观遗址,整个城堡东临无定河,南对马湖峪河,北是张家沟,西临井沟,地势确实险要。但近千年过去了,西北两面的沟道弯弯曲曲,几条支沟将城堡切割得支离破碎,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年6堡6寨的规模与痕迹。
遥想当年,8万多平方米的永乐城建成后,场地平展宽敞,城墙笔直挺拔,1万多名宋朝将士,在其内习武操练,宿营就餐,应该是威武整齐,声名远扬。但一场改变宋朝想一举灭掉西夏的战斗,使永乐城名留青史,也使永乐城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我们从南走到北,也没有发现一点有文字记载的东西,但不时有破碎瓦片、砖块的出现,加上相距甚远的3个5米多高的土墩,像在告诉人们,这里的确建筑过关、城、寨、堡,这里确实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永乐城之战,但当时的情景到底如何,大概只有它们能够说清。
编辑:秦人
|